第225章 一词惊世,技压全场
第225章一词惊世,技压全场
听着明山先生这声答应,在场的所有人都尖起了耳朵。
不论是陛下干啥我干啥的朝堂官员,还是闲着没事前来凑热闹的权贵子弟,但凡上点排面的,诗词这种东西,都能勾起他们的兴趣。
先前的对联可能他们还看不懂门道,但诗词的好坏他们还是品得出来的。
这些人的诗句虽说不一定能做到白乐天那种不识字的老妪都能听得懂的程度,但只要粗通文墨,词句好不好,大家都是能够有所品鉴的。
明山先生身为晏夫子的高徒,平生最遗憾的事情就是孟夫子比晏夫子死得晚了,以至于这天下文宗的名头落到了孟夫子的头上。
连带着让自己的地位也下降了一大截。
也因此,他绝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扩大自己影响力,夯实自己在文坛地位的机会。
哪怕七个学子七首诗,念起来口干舌燥,他也断不会假手他人,而错过这个露脸的大好机会。
他按照交卷的先后顺序,率先拿起聂锋寒的答卷,微微抖了抖,清了清嗓子,朗声道:
“第一首,来自渊国聂锋寒。无题。”
“砚池千载墨痕新,竹简摩挲认前身。”
他的声音一顿,四周看客,尤其是通晓文墨之辈,皆是眼前一亮。
聂锋寒的破题,便是老树发新芽之意。
孟夫子虽然年逾古稀,青春不再,但就如砚池千载,犹有新墨,其人或老,但其志永存。
这角度,选得着实不错,也无愧其北渊才子之名。
在短暂的停顿后,明山先生缓缓念道:“莫道朱颜随逝水,青编留照后来人。”
场中,几乎登时响起了抚掌赞叹的声音。
大儒们开始给身边的弟子解释,文官们开始给随行的子弟阐述,而普通学子们也开始互相探讨。
这【莫道朱颜随逝水】一句,是结合了近日传唱天下的临江仙中那句【滚滚长江东逝水】,用莫道二字,对其无奈逝去的消极之意,进行了反用。
同时,以【朱颜】代指个体,借楚辞之美人迟暮意境,【逝水】二字,又化用了孔圣【逝者如斯夫】的意境。
讲述着切莫觉得年华随时光老去便伤感,因为,还有【青编留照后来人】!
这最后一句,瞬间让整个格局进行了升华。
人固有一死,但若留下了经久不衰,万古不朽之著作、之学问、之传承,那便是超越了个人生死的存在。
孔圣已逝两千年,世间何处无论语。
肉体的消亡之下,是精神的永存!
破题破得好,作诗做得好,这个北渊人,让在场众人的心情,登时不那么美好!
当明山先生念完,一旁的小厮便将大字抄写的答卷贴在了木板上。
看着那诗作,孟夫子也不由点头,笑着道:“难怪这北渊世子,能够让中京城群情激奋,还真是有几分本事。”
天德帝笑着嗯了一声,但眼底却泛起了几分凝重。
身为皇帝,他看得很明白,草原政权,通常面临着一个死局。
不汉化,则骤兴猝灭;
若是汉化,以草原之勇武加上规范的朝廷组织和控制,短时间必可盛极一时,但在长远看,同样难逃腐朽堕落之死局。
可对中原王朝来说,碰见刚汉化的草原王朝,绝对是一场巨大的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