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人皇与文宗(第2页)
同时,心头在疯狂转动着念头,想着能如何利用这位本就誉满天下,如今更是独步文坛的老夫子,为自己的大业,奠定坚实的筹码。
孟夫子听了皇帝的话,开口道:“陛下折煞老臣了。老臣风烛残年,本想着寄情山海,了此残生,但晏兄离世,老臣既然还活着,便自当前来。”
他叹了口气,扭头看向墓碑,“晏兄在此讲学十余年,有教无类,德泽广布,当为我天下文人之楷模,于私于公,都应该来祭拜一番。至于区区旅途,老臣如今不过一老朽,何敢兴师动众。”
天德帝摇头,“孟夫子此言差矣,如今天下文脉正统在我大梁,大梁文脉以你为尊,你是我大梁万千读书人仰望的高峰。此番不远千里,为晏夫子吊唁,此乃千载佳话,朕岂有不尊重敬佩之理。”
一旁的童瑞主动开口道:“陛下一得知您来了中京的消息,朝会都顾不上了,匆匆赶来,来时还在自责怎么能让您如此艰辛地翻山越岭而来,回程之时,您可一定得让陛下好生送送您。”
听着童瑞这句给天德帝“邀功”的话,一旁的楚王忽然心头一动。
他上前一步,“父皇,孟夫子年事已高,此番千里而来,返程也是劳顿,儿臣有个提议,不如请他坐镇周山,为晏夫子的学堂看护一阵,也可稍缓劳累,如此当为千古之佳话。”听见楚王这么一说,天德帝登时扭头,深深地看了他一眼。
楚王坦然而立,一脸真挚。
齐王眉头一皱,想要出言阻止,但却又无法开口。
楚王占据了高地,他根本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去反对。
天德帝深吸一口气,重新看向孟夫子,微笑道:“朕的儿子这个提议,朕倒觉得可行。孟夫子既然来了,不妨多待些日子,晏夫子离世,他这周山学堂,也的确面临着一些困难,如果有孟夫子坐镇于此,也算能全其功业,确实堪为佳话。”
他笑着道:“听说孟夫子也有多年未曾来到中京,正好也可看看中京风物与当年有何不同。”
孟夫子迟疑了一下,看了天德帝一眼,又看了楚王一眼,最后扭头看了看身旁的孙女,“陛下之意,老臣明了,这样吧,老臣便在此地先停留半年。”
他笑了笑,“老臣一直有个心愿,想收一名关门弟子,中京城人杰地灵,看看这半年能否觅得心仪之人。半年之后,待晏兄的弟子们能撑起此间,春暖开之际,再回江南。”
“那时候的事,到时候再说。”
天德帝点了点头,大手一挥,“如此便说好了!童瑞,稍后你就留下,替孟夫子安顿好食宿用度之事再回宫,不得有误!”
童瑞当即应下。
天德帝说完,又看向晏夫子的墓,“朕既然来了,也当为晏夫子上一炷香。”
一旁的童瑞当即取出一炷香来,至于他为什么能有一炷香,这就是值得宫里所有内侍思考和学习的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