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临江楼中临江仙,二王面前说三国(第2页)
独孤先生笑着道:“不管他愿不愿意投靠咱们,只要他不支持楚王,对咱们都是有好处的不是”
“至于另一点,如今江南势力的确是强大,朝堂权势、金银财富、士林声望,样样不缺,哪怕卫王在江南一番敲打,对整个江南来说也没到伤筋动骨的地步。若是金玉阁真的能打击一番江南士林的声望,对削弱楚王势力,简直是再好不过了!”
听了独孤先生的话,齐王点了点头,“这一切分析,最重要的,还是得看,定国公手里到底有没有能压过那个牡丹亭的东西。”
独孤先生赞许道:“殿下英明,一语中的。在下觉得,定国公既然这么做,多半还是有些信心的。”
齐王摆了摆手,笑容玩味道:“等这酒楼重新开业,本王也去捧捧场吧!还是要帮他们把声势造起来嘛!”
独孤先生轻声道:“殿下去捧场之事,待在下细细思量一番会不会有不好之影响,但有一件事在下觉得可以立马进行。”
“嗯”
“在下觉得,凌将军也参与了江南之行,定国公、安国公和江南那些人之间应该已经产生了很深的隔阂了吧”
齐王挑眉,对上了独孤先生饱含深意的笑容。
他缓缓点头,“本王觉得,先生的话,很有道理。”
齐王府中,一片喜色;
但距离并不算很远的楚王府中,此刻气氛却有些压抑。
尤其是当金玉阁面前的战书传入楚王府之后,这份压抑似乎更重了些。
楚王坐在桌前,姿态依旧端庄,那张抄录着金玉阁战书的纸就平平整整地摆在正前方。
他的目光平静地扫过这些文字,缓缓道:“你们说,这是何意”
在房间中,还站着两位被他招募到麾下的幕僚。
“回殿下的话,依在下之见,此事会不会是定国公倒向齐王的征兆”
“是啊,这金玉阁之前是魏奇山的,经过那一番离奇的事情,到了定国公手上。在下打探到,在事发当晚,魏奇山还曾亲赴定国公府拜访,而那日在朝堂之上,当有人弹劾魏奇山时,定国公居然主动替魏奇山解围。殿下,凡此种种不得不防啊!”
“殿下,咱们不能忘了还有一点,凌岳可是随着卫王去了江南的,虽然是奉皇命,但是也值得提防啊!”
“还有,殿下,在下探听到,市井之中,有些传言,说是凌将军跟江南的人闹得很不愉快,定国公和安国公这是在帮孙子和外孙出头呢!”
听了二人的话,楚王却缓缓摇头,“你们错了。”
“朝局之中,你看到的,是别人想让你看到的,若是执着在这些表象之上,只会被人牵着鼻子走。”
“权力、利益,才是背后的根源,定国公不会倒向齐王,以他的身份他不能倒向齐王,陛下也不允许他倒向齐王。”
他将面前的信纸认真地对折,再对折,然后放进了桌旁的一个小匣子中。
“准备一份厚礼,等定国公的酒楼开业之际,本王亲自去捧场。”
随着金玉阁面前的战书摆出,事关南北文脉之争的事情,便在各方有心无心的推动下,成了当下京城最时兴的话题。
江南人自然是不屑,觉得张口就说能超越牡丹亭这等佳作,纯属瞎扯,等着看他们的笑话。
而其余各地士子,尤其是北方士子,则是对那封战书的话深以为然,希望金玉阁真的能够狠狠灭一下江南人的嚣张气焰。
开业的头一天,在已经完全准备妥当的金玉阁中,凌大管家和岳大管家齐齐抵达,依旧站在二楼的栏杆旁,将整个金玉阁尽收眼底。
宋徽陪着二人站着,眼神平静,神态从容。
凌大管家看着宋徽,“你这一手,的确很妙,将酒楼的生意与南北文脉之争挂钩,但你有没有想过,这当中会有问题”
岳大管家点头,“隐患不小。”
宋徽欠身,“请大管家指教。”
凌大管家缓缓道:“既是南北之争,便有输赢,你如此行为,相当于先天便砍掉了酒楼一半的生意。在这样的情况下,怎么能让生意真的红火起来,又如何能够达到暗中搜集情报的目的”
岳大管家附和道:“站队不是好事。”
宋徽笑了笑,“此事其实齐公子已有预料,他说,他相信,楚王殿下,会替他解决这个隐患,不会让江南的人,视此地如仇雠。”
凌大管家和岳大管家对视一眼,皆有不解。
宋徽解释道:“楚王殿下有志于天下,虽然背后是江南,但他背后不能只有江南。他若连这一点都看不清,那他也不足为虑,咱们酒楼就算损失一半的生意,又有何妨。”凌大管家忍不住哼了一声,“你口中这位齐公子,才只年方十六吧他真的自以为能算尽天下大事楚王何等人物,他远在江南,就敢如此”
岳大管家想了想,“略显狂妄。”
宋徽暗叹一声,若非一桩桩的事实摆在眼前证明,他也万难如此相信齐公子啊!
可偏偏人家真的证明了自己有这样的本事。
江南多少大人物,都被人家算计在股掌之中。
他看着二人,“明日便是开业之时,二位大管家不妨拭目以待”
话都说到这个地步,二人便也不好再多说什么,又说了几句别的,便齐齐告辞。
当凌大管家回府,将宋徽的话转告了定国公,定国公嘿嘿一笑,“这么说来,老夫倒是越发对那个齐小子有些好奇了。”
凌大管家惊讶道:“老爷觉得他说得对”
定国公叹了口气,“你们啊,便是在这京城,看事情的眼界也终究是浅薄了些啊!”
时间,在无数人的期盼中,终于来到了金玉阁重新开业这一日。
但当众人来到金玉阁前,却发现原本金玉阁的招牌已经被换下,换成了三个大字:
【临江楼】
一些赶来凑热闹的江南士子见状便直接嘲讽起来。
“临江楼哈哈哈哈,此地何处有江附庸风雅,画虎不成反类犬啊!”
“不错,原本的金玉阁虽然略显庸俗,但也不失一份坦荡,但这临江楼,却像一个附庸风雅的俗人,沐猴而冠不过如此啊!”
“光是这三个字,便是笑柄了,可想而知那个三国演义是个什么成色了!”
北方士子闻言想反驳却找不到借口,心头齐齐生出几分不妙之感。
就这表现,确实很难让人有信心他们能拿出超越牡丹亭的佳作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