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杀人 赠诗,江南事毕(大
第139章杀人赠诗,江南事毕(大杯)苏州城,周家。
一家四口围坐在桌前,周陆氏给齐政夹了一块肉,关心地问道:“这些天给坚儿补课,没累着吧”
齐政笑着道:“义母不关心一下坚哥儿的学业”
周陆氏无奈地看了周坚一眼,“若是他学问长进迅速,他已经忙不迭地显摆起来了,哪儿还用得着我问。”
周坚闻言,把头埋得更低了,只顾默默扒饭。
齐政略作沉吟,开口道:“义父、义母,我有个想法。”
周元礼和周陆氏齐齐侧目看来,齐政道:“我在想,要不我带坚哥儿一起入京”
周坚猛地抬头,看向齐政。
周元礼也面露疑惑。
齐政解释道:“当初卫王殿下招募了一帮在三大书院招生文会上表现出众的寒门士子,打算带其中优秀的去往京城,设法送入国子监。我在想,坚哥儿或许也能一起进去。进了国子监,只要顺利结业,那就可以直接参加会试,应该是个不错的路子。”
周元礼和周陆氏对视一眼,沉默片刻,周元礼开口道:“那自然是很好的,但是齐政啊,坚儿的学问我们心里也有数,国子监的门槛,他够不到,你若徇私,不仅有违本心善念,或许还会招致卫王殿下的不快。”
他顿了顿,十分严肃而认真地道:“坚儿自有他的缘法,你切莫为了他而因小失大。”
周陆氏也附和道:“我也是这个想法,齐政,顺其自然就好,你已经帮我们很多了。”
齐政心头感动,微笑道:“义父提醒得是。国子监能不能进咱们两说,的确也不能坏了公平,但是中京的书院也不少,名师大儒也比苏州更多,坚哥儿若是入京,我相信,会比在苏州更好。”
他补充道:“其实还有个原因就是,我看程夫子的教学,或许是太艰涩了些,坚哥儿实在是有些适应不了,不如跟着我,我若拜得名师,也可助他一助。”
周元礼和周陆氏夫妇二人再度对视一眼,周陆氏这次事关重大也不将丈夫推到台前了,直接问道:“齐政,你认真的”
齐政嗯了一声,“在这大梁朝,若想有个好前程,科举永远是第一选择,坚哥儿也没有从军的潜质,我也要在科举之路上奋斗一番,顺带着,能帮一手自然是要帮的。”
他尽力制造出顺手而为,举手之劳的感觉,以减轻周家人的心头负担。
周坚听着,眼前一亮,若是真的跟着政哥儿进了京,岂不是意味着从此脱离了严母的掌控,天高任鸟飞了
想到这儿,他登时忍不住一阵激动。
周陆氏想了想,“齐政,此事重大,我要与你义父商议一番,才好决断。”
齐政嗯了一声,“这是应该的,自当深思熟虑才好。”
等吃过了饭,齐政和周坚拜别二人,走向小院,周坚忍不住悄悄竖起大拇指,“政哥儿,够意思!到时候青楼我请客!”
齐政看着他的笑容,忽然开始怀疑起自己能不能在中京管得住这个没什么特色却又特别色的好兄弟。
齐政在小院里,没等到周家夫妇的决定,反倒是先等来了卫王的信使。
面对齐政,这位卫王身边贴身护卫之一没有丝毫倨傲,十分老实且恭敬地转述道:“齐公子,去各地巡视的队伍,今日已经陆续返回,殿下请您明日下午,到府上商议一番。”
齐政点头应下,不多时,周家夫妇也做出了决定。
事实上,除开会给齐政添麻烦之外,周坚跟着卫王去中京几乎是有百利而无一害,反正事已至此,周家和卫王的关系已经是人所共知,卫王真要倒台也决计躲不过清算,不如加深一番关系。
夫妇二人对齐政好一番感谢,齐政又交待了些后续在苏州和江南地界上的发展方向和注意,周宅便跟着苏州城一起睡了下去。
翌日下午,卫王府的车驾来到周家,将齐政接到了卫王府邸。
卫王所在的房间中,此刻人还不少,七八名跟着巡视队伍去往江南各地的寒门士子也列坐其中。
瞧见齐政的身影,卫王笑着起身,“齐政,快来,品评一番大家交上来的成果。”
见卫王如此态度,又听得他这般言语,出去历练一番的一帮士子对视一眼,眼中都有些几分不服。
齐政的文才他们见识过,的确比他们厉害,这个他们是绝对服气的。
但如今的他们,在见识了这么多的事情之后,自觉也是脱胎换骨了。
他们才不相信,在具体的实务之上,齐政能有远超他们的能耐。
齐政笑着坐下,从卫王手里接过一本本册子。
他先打开第一本,扫了一眼,“这是走的浙江湖、嘉、杭一线,内容还是颇为翔实的,已经没有什么之乎者也的空谈了,殿下的用心,还是得到了回报的。”
卫王点了点头,正要说话,下方一个年轻人便直接开口道:“齐公子,殿下既让你点评,在下也想听听你有什么真知灼见”
卫王和齐政皆是一愣,没想到会有人跳出来说这种话。
卫王旋即反应过来,在齐政替他出谋划策办下大事的时候,这帮年轻人都在程府闭门造车,着实不知道齐政的本事。
想到这儿卫王正打算呵斥,齐政却朝他摇了摇头,然后对那年轻人扬了扬手中的册子,“所以这本是你写的”
年轻人傲然点头,显然对自己的作品很是满意。
齐政看向卫王,“殿下,方才的话,在下乃是客套居多,只是方向对了,但若论及实际,此文乏善可陈,顶多鸡肋而已。”
卫王挑眉,配合着齐政的言语,惊讶道:“哦”
齐政看着勃然欲怒的年轻人,“不服那我便与你说说。”
他随手翻开,“就拿你写杭州这一段而言,手工之业兴盛,这是你的原话,然后呢”
年轻人一愣,“什么然后”
“手工之业,凡百十种,具体兴盛的是哪一种兴盛其兴盛的具体表现是什么是家家户户皆从事此业,还是各方相关行商皆汇聚于此互通有无,还是天下此业大师皆生于此技术冠绝天下是官营手工业兴盛,还是私营手工业兴盛若是私营,大致每一户是何等规模有多少生产工具其产出的成果是以何种方式分销往何方盈利几何”
那年轻人登时面色一变,其余几个也都默默低下了头。
“又如这句,杭州之地,依托运河,人烟稠密,商贸繁盛。然后又没了,你这句话放在苏州头上难道就不成立吗商贸繁盛,主要经营的货物是什么可曾走上码头亲自调研询问人烟稠密,是本地土著居多还是周边人口及各地商贾居多双方所占人口总数各有几成这当中又有多少是商贾”
“再比如这一句,各地均有物产,声名著于当地,皆汇聚于杭。物产具体是什么呢据我所知,江南各地的市镇专业化程度颇高,药材集散地、布加工地、生丝出产地等等,这些具体的内容,你的这篇文章之中又可有列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