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旱灾和蝗灾(第2页)
当夜,趵突泉彻底干涸。有人看见泉眼深处沉着几具肿胀的尸体,泡发的官服上,鹭鸶补子还依稀可辨。
开封城隍庙前的骡马市。插着草标的女孩子们蜷缩在墙根,小满颈间的红绳系着生辰八字。牙婆掀开她嘴唇查看牙口时,赵铁柱突然暴起夺人,却被三个壮汉按在尘土里。混乱中他咬住某人手腕,尝到咸腥的血味,耳边炸开妹妹撕心裂肺的哭喊:"哥!我愿换三斗糜子!"
暮色降临时,赵铁柱抱着粗麻袋跌坐巷口。袋底漏出的糜子混着沙粒,刚够煮五天稀粥。更深露重,他忽然听见墙内飘来幽咽的埙声——那是开封王府的歌姬在练习《月儿高》,曲调婉转得令人心碎。
九月霜降,济南城外的万人坑已填满三丈。流民王寡妇攥着半截婴孩的脚踝,将小小的身躯塞进鼠洞。鼠群在洞口翻涌,绿莹莹的眼睛映着惨白的月光。她突然疯笑起来,从怀里掏出把掺着麸皮的观音土:"吃啊!吃饱了就能见你爹了!"话音未落,坑底传来此起彼伏的呜咽,那是人吃人的咀嚼声。
黄河渡口,李自成的队伍正在分食最后半袋麸皮。他望着对岸炊烟袅袅的杞县,将沾血的匕首插进树干:"明日攻城!"夜枭的啼叫中,他仿佛听见崇祯帝在乾清宫摔碎瓷器的声响,与记忆里崇祯二年那个雪夜重叠——那天他刚失去妻子,蜷缩在破庙里啃食冻硬的观音土,窗外正传来锦衣卫缉拿白莲教的马蹄声。
千里之外的汉城景福宫,李长风正盯着八百里加急的塘报。
“两畿、山西大旱,山东、河南飞蝗蔽日……”
他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玉佩,那是姜氏三日前送来的“信物”。玉佩雕着双鲤戏莲,鱼眼处嵌着米粒大的东珠,暗合“连年有余”的彩头。可此刻他只觉那两条鱼像极了中原大地龟裂的纹路,东珠则是饿殍空洞的眼窝。
“侯爷,姜嫔派人送来冰镇梅汤。”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亲兵赵铁鹰捧着青瓷瓮进来时,李长风正将塘报凑近烛火。火苗舔上“易子而食”四字,他突然想起去年在义州见过的流民——那个把女儿换给邻家的汉子,接过面饼时手指在剧烈颤抖,仿佛捧着的不是粮食,而是自己的心肝。 烈日炙烤着景福宫的琉璃瓦,汉江的水位一日低过一日,龟裂的河床像一张张干渴的嘴,无声地诉说着饥荒的临近。
李长风站在行辕的檐下,望着灰蒙蒙的天空,眉头紧锁。
“侯爷,姜嫔求见。”
赵铁鹰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李长风微微侧目,便见姜氏一袭素白襦裙,发间只簪一支银钗,缓步而来。她的脸色比往日苍白,唇色也淡了几分,可那双杏眼依旧明亮,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柔媚。
“将军。”她盈盈一礼,声音轻软,带着几分恳求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