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蒹葭 作品

第147章 天下动荡

在过去的崇祯七年,即公元 1634 年,正月的寒风凛冽,似要穿透人的骨髓,而天下局势也如这寒冬一般,阴云密布,动荡不安。 广鹿岛方向,副将尚可喜竟做出降清之举,这一消息如重磅炸弹,瞬间在大明的朝堂内外掀起轩然大波。尚可喜手握广鹿岛军事要地,他的倒戈无疑是在大明北疆防线撕开了一道大口子,让清军势力得以进一步渗透,引得众人忧心忡忡。

而在南方海域,暹罗、缅甸与琉球等国却纷纷遣使入贡,一时间,京城内使者云集,带来异国珍宝与恭顺之意。这看似和睦的朝贡景象,却也难以掩盖大明内部那如暗流涌动般的危机。

此时的中原大地,农民军势力已然成燎原之势。崇祯帝寄望于陈奇瑜,任命其为陕西、山西、河南、湖广、四川军务五省总督,全权负责围剿河南、陕西等地的农民军。陈奇瑜领命后,迅速调兵遣将,以卓越的军事才能,将高迎祥、张献忠、罗汝才、李自成等农民军围困于兴安(今陕西省安康市)车箱峡。车箱峡地势险要,四周悬崖峭壁,易守难攻,农民军陷入绝境,军心大乱。

然而,李自成狡黠多智,竟想出诈降之计。他一边佯装恭顺,派人向陈奇瑜送上降书与厚礼,言辞恳切地表达归降之意;另一边暗中整顿军备,鼓舞士气。陈奇瑜本就急于求成,加之被李自成的表象所迷惑,竟轻信其言,同意受降。就这样,李自成等人成功摆脱困境,待出了车箱峡,立刻重新举起反旗,农民军势力再次壮大,让局势变得更为复杂棘手。

远在海外的李长风,听闻国内这些消息,心中亦是百感交集。他深知,大明已如一座摇摇欲坠的大厦,内有农民军搅得天下大乱,外有清军虎视眈眈,而自己在海外虽不断扩充势力,可一旦国内局势失控,自己也将面临诸多变数。

李长风站在济州岛的高处,望着波涛汹涌的大海,海风将他的衣袂吹得猎猎作响。他在心中暗自思索,自己该如何在这风云变幻的局势中找准方向,是继续在海外发展,积蓄力量以图日后回国力挽狂澜,还是即刻归国,投身于那错综复杂的争斗之中?

李长风深知,在这风云变幻的乱世之中,若要成就争夺天下的大业,必须精心布局,建立稳固且高效的战略基地。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构建“一主两辅”的战略格局。

海南,作为他经营已久的大本营与统帅部,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既远离中原战乱的纷扰,又占据海上交通要道,拥有优良的港口与丰富的资源。这里将成为李长风统领大局、发号施令的核心枢纽,所有的战略决策、物资调配、人才汇聚都将以此为中心展开。李长风亲自坐镇海南,指挥着各项事务的有序推进。他召集能工巧匠,大兴土木,修建坚固的军事要塞、宽敞的兵营以及完善的指挥系统。同时,大力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以充实经济基础,为未来的争霸之路奠定坚实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