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大明烂透了(第2页)
"圣上,臣有本奏!"李长风闯进乾清宫时,崇祯正在批阅辽东军报。他摔在地上的证据里滚出几粒稻米,金灿灿的,和蟒袍上的绣线同色。
年轻皇帝的目光扫过晋商账簿,掠过边军守将的画押,最后停在司礼监的批红条陈上。李长风看见天子额角青筋暴起,像看到三年前袁崇焕辩解不是他放建奴进京时的模样。
"朕知道。"朱由检突然轻笑,笑声在空旷大殿里回旋,"范永斗去年给内帑进献了八十万两辽饷。"他拾起一粒米,端详着上面细小的虫洞,"李卿可知,昨日他范家送了十匹汗血宝马到宣府?"
“可他范家也把赈灾用的大米卖给了大金国!”李长风说话掷地有声。
乾清宫的铜鹤香炉吐出袅袅青烟,李长风看着飘散的烟迹在御案前断成三截。崇祯指尖摩挲着晋商账簿上的烫金云纹,忽然抓起砚台砸向蟠龙柱,飞溅的墨汁在《皇明祖训》屏风上晕开大片污渍。
"朕要诛他们九族!"天子嘶吼声惊得殿外侍卫甲胄作响,却在瞥见李长风腰间蟒纹玉带时骤然收声。那玉带本应赐给阁臣,此刻却勒在武夫的战袍上。
李长风单膝点地,战靴碾碎了两粒金黄的稻米:"那些人,臣实在信不过,请陛下准臣自设粥厂。"他解下绣春刀横捧过顶,刀鞘上还沾着张家口山谷的草籽,"臣愿以项上人头作保,若有半粒米..."
"准了。"崇祯打断他的誓言,枯瘦的手指划过辽东地图,"听说你前日斩了保定府三十七个胥吏?"窗棂透进的光束里浮尘翻滚,皇帝的声音突然变得轻柔:"永安公主前日来信,说琼州产的珍珠比崇明岛的圆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李长风后背渗出冷汗。三年前皇帝将妹妹下嫁时,他曾在洞房夜割破手掌立誓不要子嗣。此刻金砖地面映出他紧绷的下颌线:"京郊流民十余万,若生变故恐伤社稷根基。海南瘴疠之地,正需..." "也准了。"朱由检抽出发间玉簪挑亮灯芯,火光在眼窝投下深潭,"但需用你水师运粮船队,三月内徙民五万。"簪头镶嵌的东珠泛着冷光,李长风突然想起那些在占城被自己沉海的走私商船。
更漏声穿过重重帷幔,王承恩捧着药盏候在珠帘外。皇帝忽然咳嗽起来,染血的帕子擦过李长风呈上的流民名册:"李卿可知,昨日御史台上了七道折子?"他蘸着药汁在案上画圈,"都说定远伯在琼州私造战船,蓄僮仆过万。"
"臣..."
"该要个孩子了。"朱由检将带血的帕子塞进他掌心,冰凉的指尖按在驸马金印的虎钮上,"明年端阳若再无喜讯,朕便送二十个宫女去琼州。"窗外惊起寒鸦,扑棱棱撞碎满地月光。
**三个月后 天津卫码头**
咸腥海风裹着流民的呜咽,五艘福船吃水极深。陈平望着正在登船的枯瘦人群,低声提醒:"将军,里头混着三十多个白莲教的人。"
"无妨。"李长风攥紧永安公主寄来的家书,信上说皇帝新纳的选侍有孕了,"到琼州后全送去开五指山的矿道。"他突然眯起眼睛——人群里有道窈窕身影,虽然粗布麻衣,发间却闪过金丝楠木簪的光泽。
**河南 彰德府**
枯槐树上吊着的铜锣在风中摇晃,李长风用刀柄敲出沉闷的响声。饿得浮肿的灾民们从残破的窝棚里爬出来,看见粥棚前竖着丈高的木牌——"食此粥者,需持路引往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