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没被气死的孙韬(第2页)
“回小郎君,东南西北四个村口都有庄子上的人守着。”
“这是有什么大事?”
张二黑笑呵呵的说到:“没什么大事,就是自从咱庄子上的猪肉卖出高价之后,又开始有人想往庄子里跑。张叔担心养猪的法子被人学了去,就派小人每天守着。”
这么大阵仗,居然是为了猪。葛明觉得阉猪的法子早晚会传出去,不过能晚传出去庄子上就能多赚些钱,禄伯的做法完全没问题。
葛明笑着点点头,说道:“那你们守着吧。”说完一行人往庄子里走。
到了葛家老宅,正好看到禄伯守在大门外。看到葛明禄伯赶紧起身跑了过来,庄子上人对葛明的疼爱简直到了骨子里,看到葛明就好像看到金元宝一般。
禄伯刚要施礼就被葛明制止了。
“禄伯,怎么守在大门口?这天气可不暖和。”
禄伯笑着说到:“孙先生正在上课,老仆这不是担心有人走来走去影响到娃子读书。”葛明无奈得摇摇头。
进了院子先往上课的西厢房看看,葛明站在门外从门缝往里看。这一看可不得了,就看到孙韬拿着一根棍子走来走去,娃子们都在写字。孙韬低头看看这个,再看看那个,一会眉毛紧锁,一会眉头舒展,如同一个精神病患者一般。
葛明赶紧悄悄的离开厢房,进了院子小声问禄伯。
“禄伯,韬哥儿这是怎么了?”
禄伯轻声笑道:“庄子上的娃子太皮了,孙先生不让老仆动手打,说是能够教好这些孩子。现在怕是体会到娃子难对付了,所以也开始用上了棍子。”
葛明一听差点笑出声,当时孙韬几乎拍着胸脯说要用“爱”感化这些娃子,不愿意用武力,如今还是用上了棍子。打孩子,绝对是传统教育的精髓所在,非常适合大唐人。
几人轻手轻脚进了正房,葛明脱鞋、上炕无比娴熟,丁香烧水泡茶,默契早就养出来了。葛明开始不适应别人服侍,到现在早就适应了。这让葛明有种羞愧感,都是劳动人民,怎么能如此呢?
话说使唤人绝对会上瘾,比钓鱼瘾都大。
禄伯顺便说起庄子上的几个作坊,除了造纸作坊上冻不能开工,其他作坊生意都非常好,做工的人也越来越多。
不过因为庄子上作坊需要保密,养猪的法子需要保密,所以到庄子上进货的只能在村东头守着,村子里的人赶车进去,装好了再拉出来。
葛明心想难怪庄子里没看到多少人,原来都被堵在村外了。
“禄伯,我看是不是在庄子外找块荒地,把几个作坊全都搬过去?要不然庄子里头永远都是吵吵闹闹的。”作坊放在一起如同后世的工业区一般,方便统一管理,关键不影响庄子上的正常生活。
“小郎君说的是,老仆也有这个想法。不能因为作坊耽误娃子们读书,长学问才是大事。”在禄伯看来,虽然庄子上的人赚了不少钱,但是相对于读书来说都是小事。
赚钱只能不能只看眼前,读书的前途就无可限量了,古人对读书的态度远超后世人啊。
“禄伯,那开春了就把这事办了。不过我建议放在村东南,以后窑口肯定要每天点火,不然庄子上每天都要吃烟。”
禄伯听后不住点头,笑着说到:“还是小郎君想得周全,冬天西北风大,夏天东南风小,确实应该放在东南。”
两人又是闲聊了一会,一直到孙韬下课,刘义把孙韬请到了正房。
孙韬进了房间没说话,拿起葛明的杯子咕咚咕咚将水灌了进去。抹抹嘴才说到:“明哥儿,你还知道来?把我留在庄子上不管不顾。”
葛明笑着说到:“小弟这不是来了嘛,不会离家多日想家了吧?那你以后还怎么游学?”
“不是这个问题,你庄子上的娃子太皮了,天天要被气死。”
“那你让禄伯帮你教训教训就是了。”
孙韬看了禄伯一眼,说到:“禄伯下手实在太狠了,可不能把孩子打坏了。”孙韬太善良了,或者是因为小时候念书被大嫂打多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居然不忍心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