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唐代婚礼,原来是这个样子(第2页)
随着人开始陆续入席,大厅里逐渐坐满了,葛明左右一打量一番,看来父亲大人结交广阔啊,这个县城本就没多少人,更不是任谁都有资格参加的。
二哥葛仓,还有大哥的几个傧相,此时也坐在这一席上,全都是同辈用饭也会轻松不少。所以说,古人讲究辈分不同不同桌,还是非常有道理的,仔细想来还是对小辈分人的照顾更多一些。不然长辈让你喝酒你喝不喝?敬酒的时候是不是要不停站起来,吃饭都没个安生。
这个酒楼的布局简单方正,总体是东西走向。西边是酒楼的大门,这是以后食客进出的地方。楼下就是大厅,上面还有一层,楼上只有楼下的一半大小。楼上东边有栏杆,葛明看到上面人头攒动,都是一些妇孺,正在好奇的往下打量。
大厅中间留出了一个很宽的通道出来,大厅的西侧有个更大的空间,这个应该就是举行仪式的地方了。居然也不搭个塔子,也让后面的人看的清楚才是啊。
此时就等着新郎新娘子来拜堂了,就见福伯站到了大厅东侧,先是行了一个周圈礼。不少人看到县令家的管家出来了,都停止了交谈,等着福伯说话。
福伯清了清嗓子,拱着手大声说道:“各位尊敬的来宾,请允许老仆请出今天司仪,王教谕。”说完做了一个请的姿势。
这时候旁边有个精瘦的老头出现了,身穿红色袍子,显得非常喜庆。唐代是有专门的司仪的,主管礼仪之事,还有个专门的部门叫做司仪署。
当然地方上跟朝廷上是有区别的,比如朝廷上有六部,到了地方上就叫做司,到了这种县城就变成了曹。
临渝这种小县城官员自然是不多的,并没有这样的部门,但是还是有些礼仪上的事需要人来负责,于是有学问的老学究就兼职。这个清瘦的司仪,其实就是县学里的先生,算是孙教谕的同事。
别看老头清瘦,但是眼神明亮。老头清了清嗓子大声说道:“今天是葛明府的侄子葛粮大婚的日子,首先感谢各位亲朋挚友,来给一对新人做个见证。请允许老朽代表各位贵客对这对新人表示祝贺,愿这对新人白首不离。”老头说完之后
等到声音又下了去,老头大声喊道到:“吉时已到,仪式开始,请新郎新郎入场。”别看老头看起来瘦弱,声音居然非常洪亮。
此时葛粮身披大红,一根红绸斜着绑在胸前,胸前还有一朵红绸做的大花。红绸中间也有一朵大红花,另外一头新娘子双手握住,看来这个红绸是有寓意的。
新娘子身边是丁香、小丫还有几个老妇人。葛粮稍稍在前,新娘子稍稍在后,在丁香等人的搀扶下并排着入场。等到葛粮和新娘从中间通道走过,众人一看无不欢声叫好,其中自然以葛明这桌人最是活跃,曹爽等人是葛明的挚友,要说后世的婚礼上闹得最凶的基本也都是这种人。
唐代的结婚仪式跟后世其他朝代没有多少变化,礼仪这种东西几乎有些亘古不变的意思,必须尊重传统、古礼。
所以无非是一拜天地,本应该仆人给葛粮和新娘各送上一杯酒,洒在地上表示对天地的尊重。就是不知道哪个缺心眼儿的人,给两人递过来每人一大碗酒。
两大碗白酒倒在地上,一股浓郁的酒香开始弥漫开来。没尝过葛家烈酒的人不停的抽着鼻子,还哥哥兄弟的小声交谈:“哥哥兄弟,都说明府家有上等的烈酒,看来确有其事啊,今天总算能尝上一口了。”
“哥哥兄弟,你没听说吗?前几天码头上运回来好多牛,听说都是这酒换回来了。一坛子酒就能换回来一头牛,你说这酒有多珍贵,一会一定要好好品尝品尝才是。”
“对对对,一定要好好品尝。”
王教谕又高声喊道:“二拜高堂!”
葛粮的父母早亡,是葛三爷夫妇一手带大的,所以葛三爷夫妇自然要坐到高堂的位置上,接受一对新人的跪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