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主持夏收(第2页)
慢跑过后沐浴更衣,随后陪着母亲吃早饭。今天的早饭依然比较简单,一碗浓浓的小米粥,一小碟咸菜,但今天的蒸饼明显不同,麦香浓郁、喧腾松软,可不是前段时间吃的酸馒头,看来荣婶已经找到了发面的诀窍。
后世的很多人并不太喜欢吃酵母发酵的馒头,原因反而就是过于松软。尤其是年长的人更喜欢吃老面、碱口的馒头,有嚼劲也更加经饿。酵母其实更适合用来蒸包子,或者是烤面包,尤其是各种水果做的鲜酵母,烤出来的面包还会有一股果香,以后一定要试试,葛明一边吃一边胡思乱想。
陪着母亲用过了早饭,葛明回到自己的小跨院,稍稍活动活动消消食,想着袁老道应该也吃过了早饭,这才让小猴子帮忙拿着笔墨纸砚,依旧雷打不动的找袁老道读书识字。
来到袁老道的小跨院门口,这次袁老道终于没在蒲团上打坐,而是在打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葛明没敢打扰,在门口看的津津有味。只见袁老道一会动作好像头猪,一会动作像只鸡,一会又像只猫。葛明心里嘀咕,难道这个是传说中的五禽戏?五禽戏好像是五种动物,看来自己学识不足,只看出来三种,要不就是袁老道打的不够标准。 五禽戏是“虎、鹿、熊、猿、鸟”,是古代经典养生之术,相传是华佗在“二禽戏”的基础上创建的,后来发展成了五种。
葛明等了好一会,看到袁老道有个类似收式的动作,心想应该是练完了。
“袁先生,猫拳、猪拳打的惟妙惟肖,鸡拳小子看着不像呀。”
袁老道早就见到葛明在院门外了,时间越久越是喜欢这个孩子。走南闯北多年,人见过无数,聪慧又自律人也见过不少,但是从没见过一个十岁孩子就如此自律的。
只是一句猫拳、猪拳、鸡拳让老道有些抓狂。
“小子,你不懂不要胡乱瞎说,此乃五禽戏,这个是虎戏。”说完黑着脸把虎戏的架势摆了一遍。
“小子无知,小子无知,先生见谅,为何今天不打坐了?”
“今早的蒸饼格外松软,不觉居然吃的多了些,有些积食。要是不动一动,怕是影响了修为。”说完盯着葛明,又接着问到:“听你家下人说,昨天的包子和今天的蒸饼,都是你的手笔?”
“小子胡搞瞎搞的,只是想父母和先生能吃点好入口的吃食,算不得什么大事。”
袁老道又成了好奇宝宝,问到:“你是如何把蒸饼和这个包子做的如此松软的?”
“先生,此乃机密,将来小子落魄了就靠这个混饭吃了。”跟袁老道这号人解释不清楚,而且袁老道总是喜欢刨根问底儿,自己这么一说总不好意思再问了吧?
“哈哈哈,你小子又搪塞老道,好吧,不问就不问了。先是烈酒,又是蒸饼,在吃喝一道上以后怕是前途无量啊。”葛明也不知道袁老道这话是不是挖苦,不过自己全当好话来听。
袁老道跪坐在了矮几旁边,葛明放下书刚打算开始学习,福伯就来了。
“小郎君,夫人有请,让您过去一趟。”
“可知是何事?”自从葛明穿越以来,母亲从未主动找过自己,难道说出了什么大事?
“庄子上的张禄刚刚到了府里,说是麦子可以收割,估计是接小郎君去庄子上坐镇,准备开始夏收的。”葛明听说去庄子,内心已经心花怒放了。葛明不太愿意待在府里,不但要扮孩子还要装乖巧。庄子上就完全不同了,因为大家都不熟,而且是跟所有人都不熟。
心里这么想,但是嘴巴不能说,只能装出一副可怜相的说到:“听母亲说过,父亲公务繁忙去不了,近些年都是福伯去,这次也是福伯你去就是了。我还要在家孝顺父母,也要跟着袁先生读书识字。”
小孩子是不骗人的,福伯和袁道长听了葛明这话都刮目相看。对于福伯来说主家后继有人,自己以后日子就差不了。对袁老道来说,教这样一个孩子心甘情愿,多孝顺、多刻苦的一个孩子呀,怎么就不愿意学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