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李世民救黑鬼 (第3页)
等李世民见到李渊时,李渊正在看着歌舞,一群宫装丽人正在摆动着身姿。做了皇帝自然是要享受的,不然当初造反为的是什么呢?难道是为国为民?李渊自然知道李世民的来意,喊退歌舞就等李世民开口了。
李世民扑通跪倒在当场,膝盖当成脚挪到李渊的龙榻旁,如同影帝附身一般,眼中已经浸满了泪水,哽咽着说到:“父皇,父皇,儿臣,儿臣。。。。呜呜呜。。。”
已经二十九岁的李世民,天策上将、秦王,此时哭得像个月子里的娃。真是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但是这话不适合李世民,因为哭得好会让人同情,常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李渊见状心里还真有点酸酸的,看着这个战场流血不流泪的儿子,但是理性最终还是战胜了感性。李渊开口说到:“二郎,朕知道你是为了尉迟恭而来,但是国法就是国法,朕不能徇私,否则要国法何用?”
李世民哽咽着说到:“父皇,儿臣不敢求父皇徇私,但是尉迟恭是被陷害的。尉迟恭一个亲卫而已,住着一个不到半亩的宅子,没有地道、没有暗室,居然能搜出来几车盔甲、刀剑,那岂不是院子里全是刀剑?足够装备一营人马,任谁都能看得到,哪里会到今天才事发啊?父皇圣明,请父皇明察。”说完又一个头磕在地上,眼泪比刚才更多了,额头上居然渗出了血迹。
唐代的军制大致是这样的,一个什长领十丁,这个是最小的军制单位,类似现在的班长。一个伙有五个什,一个队有三个伙,一个营有五个队,营也可以叫做团,一个团(营)就是七百五十人。后世的“团伙、团队”等词,基本都是这么来的。
团伙本来不是坏词,现在居然比团队这个词低了一等,后世还有人大讲团伙和团队的区别,让人笑掉大牙。
李渊最初看到奏报时,只是想把尉迟恭赶紧处理掉,没想到里面还有栽赃嫁祸的事。但是刚才说过要秉公处理,不能徇私,这么大的明显漏洞自然无法自圆其说。如果真的定了尉迟恭的死罪,那也无法挡住悠悠众口。处理功臣如果不是证据确凿,让其他功臣武将如何看待此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同时心里也暗骂李元吉,小四这事办的不地道,正常查抄就是死罪了,还非要搞栽赃嫁祸这套,岂不是画蛇添足?现在就无法说清楚了,哪些是尉迟恭的私藏,哪些是李元吉的嫁祸。如果秉公处理,说不定李小四还被卷进去。 想到这里,李渊觉看着满脸泪水还在哽咽的李世民,额头都渗出了鲜血,想想这些年李世民的功绩,不觉得心软了不少。一个亲卫而已,不杀也就不杀了。
李渊沉思片刻,说到:“二郎,起来吧,朕放了尉迟恭也就是了。不过死罪可免,活罪难逃。”
李世民的泪水更多了,激动得不能自已。
李渊对着旁边内侍说到:“传朕指令,尉迟恭私藏盔甲,本应该死罪,念在这些年颇有功绩,又救过秦王性命的份儿上,打二十军棍之后放掉吧。”
李世民听后破涕为笑,抹了抹眼泪,擦了擦额头上的血,又给李渊行礼到:“儿臣多谢父皇,多谢父皇法外开恩。”李渊看着李世民倍感好笑,老二果然只适合战阵上冲杀,喜形于色,这又哭又笑的实在没有城府。
“二郎,回去好好管教你手下的这些武将。”说完又摇摇头,心里想着二郎啊二郎,希望你以后能做个富贵闲人吧,朕给的才是你的。
李世民出了玄武门之后,眼神又变得凌冽起来,跟刚才哭哭笑笑的完全是两个人。看到迎上来的张公瑾,说到:“派人去大理寺接尉迟恭,套上马车带着大夫。”
张公瑾拱手称“诺”,分出一些人去了大理寺,一行人才回到了秦王府。
喜欢大唐钓鱼人请大家收藏:()大唐钓鱼人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