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龄奶爸 作品

第6章 刺杀尉迟黑鬼(第2页)

今天不是朔望大朝会,而是每隔五天一次的常会,仅限在京五品以上官员参加,所以人数还不算多。五品以下的在京小官,平常是不上朝的,只在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上朝。

皇城内灯光点点,把个太极殿照的如同白昼一般。太极殿是太极宫的一部分,整个太极宫有大型宫殿十六所,这是一个宫殿群。除了太极殿之外,还有东边的武德殿、神龙殿、昭庆殿等等,以及西边的承庆殿、安仁殿等等。

其中正殿就是太极殿,位置居中,这是李渊上朝和休息的地方。前面办公,后面睡觉。

武德殿是齐王李元吉的住所,位于太极宫的东侧,李健成的东宫自然也在东边。承庆殿原本是秦王李世民的住所,在太极宫的西侧,还有说法叫做程乾殿,这是秦王世子李承乾名字的由来。太极宫北面就是着名的玄武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自从李世民灭了王世充之后,被封为天策上将,李渊就在皇城之外西侧给李世民修建了宏义宫,所以现在李世民是住在宏义宫的。 太极宫兴建于隋代,总体位置位于皇城北侧中央位置,本来叫大兴宫,李渊做了皇帝之后就把大兴宫改成了太极宫。后世说起长安皇城有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三座独立的宫殿群,其实这时候还没有大明宫和兴庆宫,只有隋代留下的大兴宫。

晨钟响起,朱雀门两边的侧门大开,官员们从侧门进入皇城,穿过皇城内的左右各官署,从南到北走到太极殿门前。一众官员在太极殿门前按照品级分立左右,东边这排最前边的正是太子李建成,身后就是齐王李元吉。而西边这排以秦王李世民为首,文武泾渭分明,看来今天可能又要有大事发生。

当礼部官员大喊“上朝”之后,两排官员排队进入太极殿。太极殿上,皇帝李渊正端坐在龙榻之上,一众官员入殿之后弯腰躬身行礼,旁边礼部官员喊“坐”,然后官员跪坐就可以开始议事了。

唐代跟皇帝都不需要跪拜,上朝也是坐着议事。宋代开始站着议事,也没有跪拜之礼。所以后世有个说法,唐代坐,宋代站,到了明清代才是跪。这就像后世的一个说法,公司不行了就开始抓考勤。

今天的李建成打算废掉李世民的左膀右臂,这是跟王珪、魏征等署官商量多日的结果,所以开始议事的时候李建成最先发言:“父皇,儿臣有事启奏。”

李渊看到是太子有事要启奏,点头说到:“讲。”皇帝对臣子就是简单直接,哪怕是对太子也是如此,总不能朝堂上扯扯家常吧?后世那句话怎么说的?越是好公司,开会的时间就越短。业绩不行,开会来凑。

李建成看到李渊点头,开始启奏到:“父皇,儿臣以为如今四海平定,大唐威名远播四方,周围番邦小国常有来觐见者。只是鸿胪寺人才缺乏,外交能力稍显不足,请父皇选派称职之人主持外交事宜。”隋朝灭亡之后天下大乱,当初跟隋朝建交的周围小国全都断了联系,如今唐朝已经完成了平定天下,周围小国自然想着觐见中原大国,求得一点可能的庇护。

在大唐刚建立时,那些年光打仗了,对于周围潘邦小国根本就无暇顾及,专门针对番邦属国外交的鸿胪寺基本成了一个摆设。当天下逐渐太平,鸿胪寺的作用就变得重要了很多。

李渊是了解李建成的,而且最疼爱的就是李建成。从立国之后李建成就被立为太子,出于保护的目的,一直都让李建成待在身边。周围大儒围绕,也经常参与政事讨论,东征西讨的事基本都是二子李世民在做。可是天下平定之后,才发现李世民手下文臣武将众多,而作为太子的李建成手下人才寥寥无几。

如果是个普通人家,就算是世家大族,有两个出色的嫡子都不是坏事,可问题就在于这是皇家。当天下逐渐平定时,两个儿子之间的矛盾就显露无疑了。其实从武德初年的时候两大集团就已经开始明争暗斗了,只是当时天下还没平定,李渊更多的是采取安抚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