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我要开始折腾了(第3页)
刘氏拿着两种图观详了好一阵,便对丁香说到:“这套座椅找木匠赶紧给做出来,好像跟胡凳、矮几差不多,有个靠背还算巧妙。这贴身的衣物让府上丫鬟婆子做几件也就是了,记得去库房找柔软的料子做。”丁香答应一声就出了房门。
葛明正在练字,年纪小手上没什么力气,好在字写的还算周正。书法除了天分之外还是需要苦练,几乎任何艺术门类大多讲究水滴石穿。
葛明认为只要勤学苦练,虽然书法未必出众,但也能写的一手好字。后世很多字体在现在都还没有,等手腕有力气之后,再想想后世的一些常见字体,说不定也能小成。
比如说后世最常见的宋体字,除了周正之外几乎没什么艺术特点,但凡是出版物几乎都是宋体字。宋体字起源跟雕版印刷有关,书写速度较快是比较优秀的特点。其实还有一点,宋体字长是时间浏览最不容易出现视觉疲劳的一种字体,这也是为何出版物大多选择宋体的一个主因。
每天坚持一百个大字,这是葛明对给自己的任务,来都来了,要做就做好,要不干脆不做。后世年幼的时候要是能有这份决心,估计能考上京城的顶级学府。
如果你对当前生活不满,想着有所改变,那就从不虚度光阴做起。想做什么就早点做,莫要有“要是去年就开始做就好了”这样的遗憾。你欺骗生活,生活会加倍欺骗你。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当你走上了康庄大道,对生活还算满意,或许依然会有这样的想法:“如果我能再早两年开始,就更好了!”想做点什么就去做,只要开始了永远都不晚。 过了午时,葛明陪着母亲用过了中饭,中饭还是比较简单,又是汤饼,荤腥还是一点没有。我穿越一趟不容易,每天就让我吃这?
饭后刘氏好奇的问道葛明何时有了这些想法,葛明也只能含糊回答:“孩儿以前看过一些杂书,好像是西域那边的游记,里面有一些记载,孩儿凭想象画出来的东西,也不知道是否何用。”
葛明又接着说道:“自从袁道长救了孩儿之后,孩子心里好像晴明了很多,以前看过的书都记得清清楚楚。”有了上次“仙人扶顶”的铺垫,相信迷信的母亲能够接受自己的改变了。古代人都比较迷信,根据葛明的观察母亲好像还严重一些,尤其信道家。这要是在后世跟人这样说,一定会被人骂神经病。
有件事葛明不知道,这支葛氏祖籍丹阳,本就葛洪后人中的一支。葛洪是东晋道教理论家、着名炼丹家和医药学家,世称小仙翁。如果再往上,还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的葛玄葛天师,原是江南望族。
所以葛氏祖上本就是道学名门,父母对葛明的变化虽然有些怀疑,但是更相信是祖先显灵。这也是为何葛明摊牌之后,为何父母赶紧给祖宗去上香的原因。
此时的葛明还是不敢跟刘氏长时间待在一起,主要是怕穿帮,用过饭后赶紧行礼出了正房。
葛明回到自己的住处,想要小憩片刻,就见小猴子满身是汗,风风火火的回来了。见到葛明先是躬身施礼,然后开始汇报工作。
“小郎君,咱县城只有一家书肆,主要是卖书和笔墨纸张。纸张只有两种,一种一文钱,一种两文钱。一文的发黄,两文的那种雪白。”一口气说完就开始喘粗气。
葛明没想到这年代的纸张这么贵,虽然这时候的纸张比较大,有点类似后世窗户纸的大小,需要买回来裁剪之后写字。但是这个价格实在贵的离谱,因为贞观盛世时,一文钱可以买到两斤米。纸张基本就是奢侈品,看来古代识字的人少是有原因的。
普通人家就算家里节衣缩食,凑得出来束修,怕是笔墨纸砚的钱也消费不起,读两年书,认识一些字就算是读书人了。
在葛明看来,造纸是大有前途的。成功了卖高价,不成功做厕纸,几乎没有失败的可能性。
喜欢大唐钓鱼人请大家收藏:()大唐钓鱼人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