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禾 作品

第296章 斗诗会,二比一(第2页)

大家的视线,在沈淮和祝山卿二人身上来回游走。

见两人停笔,那颗心又悬了起来。

视线一瞬不瞬的盯着鉴章先生。

祝山卿也不例外。

第一回输了,第二回再输的话,想要扭转局势就难了。

沈淮不慌,但也不敢掉以轻心。

毕竟祝山卿的才能,是实打实的。

过了好一会儿,鉴章先生才宣布道,“第二回,沈公子胜出,彩头为外城东坊市铺面两间。”

铺面两间?

沈淮瞬间精神一震。

没想到赵家还挺大方的。

他下意识的朝对面看去,恰好祝山卿也看了过来。

四目相对!

很快又别开了!

但那股微妙,只有两人可意会。

很快,鉴章先生的声音响起,“沈公子的下联是: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后,小子本儒人,何敢在前,何敢在后。

祝公子的下联是:八音石居首,八风木次之,吾侪处石木,孰可居首,孰可次之。”

上联以‘四水’和‘四时’为常识基础,嵌入‘江夏’这个地名,暗含出上联之人的身份地位与态度;接着又以‘谁是第一,谁是第二’发难,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挑衅。

沈淮的下联中,三教指儒、释、道;三才指天、地、人;然后以‘儒人’嵌入三教三才的排序中,接着又以儒者和士人的身份自居,与上联“老夫居江夏”相呼应。

这是一种地域+身份,具有人文特色和深度。

后面更是以“何敢在前,何敢在后”回应,既没有咄咄逼人,也未针锋相对。

不卑不亢的态度,既化解了刁难,又彰显自身格局。

祝山卿的下联,结构上很工整,但不够贴合,回应的张力也不够。

谁答的更好,大家心中明了。

祝山卿看着沈淮的答案,也觉得对方的下联,堪称天作之合。

此时此刻,他没有半分嫉妒。

唯有那被激起的战意在燃烧。

他很想知道,沈淮究竟何等实力。

之前嘲讽沈淮样貌平平的公子,听着旁人毫不掩饰的夸赞之词,脸上像是被人扇了一巴掌似的,神色不断地变来变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