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战帖(第2页)

沈淮将战帖打开,“云峥兄,这祝山卿是何人?”

谢云峥,“翰林学士之子。”

又是个二代。

接着听见谢云琅说,“这个人在京城颇有才名,估计是听说了你是七叔的关门弟子,这才过来探你深浅的。

战帖上写着十日后,玉带河畔,估计此事已经传开了。”

沈淮听言,看向谢道珩,“您跟祝学士有过节?”

谢道珩,“并无。”

那是嫉妒?

想法刚冒出来,沈淮就否定了,于是他看向谢云峥。

谢云峥特意认真的想了想,给出一个结论,“可能看你不顺眼。”

沈淮瞬间无语。

谢云琅见状,笑出了声来,“沈兄,你这是什么表情?有人挑战是好事啊,说明你有过人之处。”

沈淮,“谢谢,并没有被安慰到。”

谢道珩也想笑,但是他端住了,还假装清咳了一声,“既然接了战帖,十日后便让云峥和云琅陪你去大杀四方吧。”

下战书这种事,在京城很寻常。

所以谢云琅、谢云峥、谢道珩三人很快就聊了别的。

饭后,谢云琅和谢云峥离开了。

谢道珩也去午休了。

沈淮回听雨斋练字,然后小憩了两刻钟。

下午,谢道珩检查课业,并教导了沈淮半个时辰才出去。

到了傍晚,谢道珩带沈淮去荣安堂陪老太太用晚饭,很巧谢云琅也在。

老太君见小儿子来了,很开心,连吃饭都比平时的香。

饭后,谢谢珩陪老太君下棋,沈淮和谢云琅在院外聊天。

得知谢云琅也在国子监,沈淮特意问了评优的事情。

这个需要考试,排名前十才能评优。

谢云琅是靠蒽荫进去的,不需要像寒门子弟那样,苦苦考秀才,考举人。

但他们进国子监也是有要求的,月考岁考都得合格,不然会被踢出国子监。

要是想入朝为官,需要参加会试和殿试,以科举入仕。

相当于提前获得入场资格。

若是爵位继承人则不需要科举,旁的想要在官场混,必须科举出身。

你是勋贵之家,前面的院试乡试你可以跳过,但会试和殿试你必须参加,且要入榜。

否则,进了官场不仅被鄙视还会被排挤,想升官,难。

皇帝要升你的官,肯定有大臣跳出来谏言,以你不是科举出身大做文章。

除非你有倾天大才,值得皇帝为你破例,否则很难爬上去。

毕竟,前朝有人因科举落榜不满,而屠戮世家的教训不容忽视。

天色渐渐暗下来,谢云琅还有功课要完成,便先离开了荣安堂。

沈淮进屋,正好看到谢道珩对老太君说,“娘,我院里还有事,先回去了,明天再过来陪您用膳。”

“今儿的桃花酥不错,你带些回去。”说话间,老太君见沈淮进来,笑道,“沈公子,这些桃花酥你带回去,明儿去国子监正好给你师伯尝尝鲜。”

“多谢老太君。”沈淮开开心心的接受道,“每次来您这儿,总是有意外惊喜,”

“喜欢来便常来。”

“若老太君不嫌,晚辈过两天再来您这儿蹭饭。”

回去的时候,沈淮一手提着一个食盒,左边是桃花酥,右边是青团。

“老太太年纪大了,喜欢热闹,你日后有空,常来跟她老人家聊聊天。”谢道珩说。

“老太君这边有许多好吃的,老师不说,弟子也会厚脸皮过来叨扰的。”

似乎想起什么,沈淮问道,“老师,明日去国子监报到,需要准备六礼么?”

谢道珩,“可以带点东西给你师伯,”顿了顿,又补充道,“你现在是穷苦的读书人,心意到就行。”

回到听雨斋,沈淮准备东西。

没多久,谢不二找来,“公子,银子拿回来了。”

“赵六给的银票还是现银?”

“是银票。”谢不二打开盒子,里面有一沓银票,“小人午时去的雁塔,那赵六公子的随侍早就在门口等着了。

我们一手交钱一手交契书,全程没说半个字。”

沈淮看了银票,都是面额一百两的,一共五十张,一文没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