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啃月亮 作品

第558章 公瑾惊疑,目光如炬(第2页)

“杂书传闻?子明先生所读的,恐怕不是寻常书卷吧?

能记载如此详细具体的军械构想,甚至涉及……嗯,‘琉璃透镜’之术?

据瑜所知,此等技艺,纵有流传,亦是秘而不宣,绝非市井传闻可比。”

他的问题越来越尖锐,直指我知识的来源。

我心中念头急转,脸上笑容不减,语气却带上几分真诚的感慨:

“将军明鉴。

昭年少时确曾有幸遇见过一位西域游商,其人见多识广,谈及诸多海外奇闻异事,其中便偶有提及类似之物。

当时只觉新奇,未曾深究。

今日观将军与曹军对峙之势,忽有所感,将昔日听闻与眼前战局联系起来,方有此念。

至于其真伪如何,制造之法,昭实不敢断言。或许真如将军所言,乃是夸大其词,亦未可知。”

我再次将来源推给一个无法考证的“西域游商”,并强调其“不确定性”和“偶然性”,将望远镜的知识模糊处理为“类似之物”的“听闻”,而非确凿的技术。

同时,我也巧妙地暗示,这些想法是基于“今日战局”的“灵光一闪”,而非早有预谋。

周瑜没有立刻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我,眼神锐利如刀。

望楼上的风更大了,吹得我的衣袍猎猎作响。

沉默在两人之间蔓延,空气仿佛凝滞了一般,充满了无声的压力。

我能感受到他内心的惊涛骇浪。我的出现,以及我所展现出的“能力”,已经超出了他对“刘备使者”的预期,甚至可能打破了他对这个世界的某些固有认知。

他必然在猜测:我到底是谁?我的真实目的是什么?我背后,是否还有更强大的、不为人知的力量?

这些疑问,如同盘旋的鹰隼,在他的眼中闪烁不定。

许久,他才缓缓开口,语气恢复了几分平静,但那份探究的意味却更浓了:

“子明先生……为刘豫州效力,屈居一军师中郎将之位,似乎……有些屈才了。”

这是一个试探,试探我的野心,试探我与刘备的关系。

我心中暗笑,知道他开始从另一个角度来评估我了。

我从容答道:

“将军谬赞。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主公虽暂处逆境,然其仁德播于四海,志在匡扶汉室,此乃昭所敬佩。

能为主公略尽绵薄之力,已是荣幸,何谈屈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