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啃月亮 作品

第556章 沙盘推演,直指要害(第3页)

如此庞大的消耗,单靠荆州本地搜刮绝难支撑,其粮草大部,必然依靠水路从后方(许都、邺城等地)转运而来,经汉水入长江,再送抵乌林大营。”

“其粮草转运船队,必然规模庞大,戒备森严。

然,百密一疏。如此漫长的水路运输线,必有其脆弱节点!”

我的木炭最终停留在了那个点上,

“据昭推测,此处,鱼腹口/龙回矶,地势险要,水流变缓,大型运粮船队在此处必须减速甚至可能需要换载小型驳船进行转运,且附近缺乏可供大部队驻扎策应的陆地依托。

若能以一支精锐水师,乘夜突袭,断其粮道,焚其粮草……”

我没有继续说下去,后果已经不言而喻。

我说出的这个地名和判断,是玄镜台花费巨大代价,结合了地理勘探、对曹军后勤路线的分析、以及对沿途水文条件的评估,最终得出的最高优先级的可打击目标。

这个情报的价值,远超之前任何一点。

望楼顶层陷入了一片死寂,只有江风依旧在窗外呼啸。

周瑜死死地盯着地板上那个被木炭重重点出的位置,仿佛要将那块木板看穿。

他的胸膛微微起伏,眼神中充满了震惊、思索、怀疑,以及一丝难以掩饰的兴奋!

他知道粮道的重要性,也肯定考虑过袭扰粮道,但绝不可能像我这样,精准地指出一个具体的、具有高度可行性的脆弱节点!

这已经超出了普通谋士纸上谈兵的范畴,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统帅,结合了精准情报和深刻洞察力,才能得出的结论。

过了许久,周瑜才缓缓抬起头,目光复杂地看着我,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

“子明先生……你所言这些,尤其是这粮道死穴……是基于何等观察与推演?”

他没有直接质疑,而是问我“基于何等观察与推演”,这本身就说明,我的分析已经深深地打动了他,甚至让他开始怀疑我获取信息的渠道。

我迎着他锐利的目光,坦然说道:

“不过是些许纸上谈兵,结合了近日所见所闻,以及对曹军北人南征固有困境的一些推测罢了。

至于那粮道节点,更是昭根据舆图和水文常识的妄测,当不得真。

或许公瑾将军早已洞察,昭不过是班门弄斧,贻笑大方了。”

我将一切都归结于“推测”和“妄测”,绝口不提情报来源,保持着必要的模糊和谦逊。

越是如此,反而越显得高深莫测。

周瑜深深地看了我一眼,没有再追问。

他知道,再问也问不出什么。

他缓缓走到窗边,再次望向那漆黑的江面,沉默了良久。

江风吹动着他额前的发丝,也吹动着我略显单薄的衣衫。

望楼上的气氛,变得微妙而紧张。

我知道,今夜这场密谈,已经达到了我预期的目的。

我所展现的价值,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普通的“刘备说客”或者“辅助诸葛亮”的角色。

我在周瑜的心中,已经种下了一颗名为“陆子明”的、与众不同的种子。

至于这颗种子何时发芽,如何结果,还需要耐心和后续的经营。

终于,周瑜转过身,脸上恢复了惯常的平静,但眼神深处,却多了一丝之前没有的东西

——或许是认可,或许是好奇,或许是更深的忌惮。

“子明先生高见,瑜……受教了。”

他缓缓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郑重,

“时辰不早,江上风寒,先生请回吧。今日之谈,瑜会铭记于心。”

这句“铭记于心”,份量极重。

“能为将军分忧一二,是昭之幸。”我拱手一礼,不再多言,转身走下楼梯。

当我再次踏上坚实的地面,融入夜色之中时,我回头望了一眼那座依旧亮着微弱灯火的望楼。

我知道,从今夜起,我陆昭在江东的棋局,已经落下了至关重要的一子。

周公瑾,你我之间的故事,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