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0章 暗流反馈,疑虑犹存(第2页)
验证是必然的。
玄镜台提供的情报,我并不担心被证伪。
只是这个验证需要时间,也意味着孙权的最终决策,还需要时间。
“那周都督那边……”
我将话题引向了另一位关键人物。
相比于孙权的政治考量,周瑜的反应更能体现专业层面的认可度。
提到周瑜,鲁肃的神情变得更加微妙:
“周都督……他对子明先生昨日提出的水战袭扰、伏击之策,以及改进船只的建议,评价颇高。”
他稍微停顿了一下,似乎在组织语言:
“都督说,子明先生所言,虽非惊世骇俗之论,却于细微处见真章,切中曹军要害,亦符合水战用兵之精髓。
尤其是袭扰疲敌、伏击要冲两策,若运用得当,确能有效迟滞曹军,挫其锐气。
至于改进船只之议,都督更是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已命军器监的工匠,就先生所提的加固船舷、优化帆桨等方向,进行研究尝试。”
这个反馈,比我预期的还要好。
周瑜的认可,尤其是在技术层面的认可,分量极重。
这表明我的“敲门砖”已经起到了作用。
“但是……”鲁肃话锋一转,“都督对于那份军事情报的态度,比主公更为审慎。”
“哦?”
“都督乃行家,他深知要获取如此精准的情报,需要何等强大的渗透能力和情报网络。
他说,即便是他麾下最精锐的斥候,也难以做到如此地步。
因此,他与主公有同样的疑虑,甚至更深。”
鲁肃看着我,眼神中带着一丝探寻,
“都督私下问我,子明先生……究竟是何来历?
莫非刘豫州麾下,还隐藏着一支我们所不知道的精锐细作力量?”
周瑜的警惕性,果然名不虚传。
他直接从情报的专业角度,判断出了其来源的不寻常。
这既是对我能力的肯定,也是对我潜在威胁的警示。
我微微一笑,从容应对:
“都督多虑了。
昭不过一介书生,平日喜好钻研些杂学,也曾与一些走南闯北的商贾、游侠有过往来,消息来源驳杂了些罢了。
至于什么精锐细作,更是无从谈起。
若刘豫州真有此等力量,何至于落到今日寄人篱下的地步?”
我再次将话题引向刘备的困境,这是最好的挡箭牌。
同时,将情报来源模糊化、归结于“杂学”和“江湖消息”,虽然难以完全打消周瑜的疑虑,但至少提供了一个可以被接受的解释框架。
毕竟,这个时代信息闭塞,总有些奇人异士掌握着不为人知的消息渠道。
鲁肃叹了口气:
“话虽如此,但要让都督完全释疑,恐怕不易。
都督还说……若有机会,想再与子明先生就水战细节,以及船只改进方面,做进一步的‘切磋’。”
“切磋”二字,被鲁肃加重了语气。
我明白,这恐怕不仅仅是技术交流,更是周瑜对我本人的一次试探和评估。
他想通过更深入的接触,来判断我的真实水平、意图,甚至试图找出我情报来源的蛛丝马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