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 礼节拜会,暗流初探(第2页)
诸葛亮从容应答,不卑不亢。
“只是曹操背信弃义,席卷荆襄,致使景升公(刘表)新丧,基业动荡,我家主公亦被迫转战江夏,处境艰难,故特遣亮与子明前来,欲与将军共商破曹大计,以安天下。”
他直接点明来意,将“联合抗曹”的议题抛了出来。
话音刚落,还未等孙权表态,左侧文臣首席的张昭便站了起来。
他先是对孙权一拱手,随即转向诸葛亮,声音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审视:
“孔明先生此言,恕老夫不敢苟同。”
来了!我心中一动,知道真正的交锋开始了。
张昭缓缓说道:
“曹操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不臣,虎踞中原,南征之势,锐不可当。
昔日袁绍何其强盛?官渡一战,亦灰飞烟灭。
如今刘豫州兵败当阳,军无百骑,将不过关张赵云,兵不满万,客居江夏,仰人鼻息,自身尚且难保,又有何力与将军共击曹操?
依老夫之见,将军坐拥江东六郡八十一州,兵精粮足,人才济济,更有长江天险可恃。
若能顺天应人,遣使纳贡,与曹公结好,方是保全江东基业,安抚万民之上策。
何必为一势单力薄、存亡未卜之刘备,而引强敌入境,致使江东生灵涂炭耶?”
他这番话说得“恳切”而“务实”,直接点破了刘备集团当前的窘境,将联合抗曹贬低为引火烧身的不智之举,可谓是字字诛心,直击要害。
一时间,厅内不少文臣纷纷点头附和,看向我们的目光也多了几分轻视。
我注意到孙权并未立刻表态,只是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扶手,目光幽深,似乎在权衡。
而周瑜则微微皱了皱眉,眼神中闪过一丝不以为然,但并未作声。
鲁肃面露急色,刚想开口,却被诸葛亮一个沉稳的眼神制止了。
只见诸葛亮微微一笑,从容起身,对着张昭拱手道:
“张公此言差矣!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篡逆之心,路人皆知。
其南下之意,岂止荆襄?
若江东纳贡称臣,无异于开门揖盗,将六郡基业拱手送于虎狼之口!
昔日强秦欲并六国,六国或降或和,最终皆不免灭亡之祸,前车之鉴,犹在眼前!
我家主公虽兵微将寡,然上承天子之命,下合万民之心,乃汉室皇叔,仁义播于四海。
今虽暂处逆境,然恢复汉室之志,百折不挠!关、张、赵云,皆万夫不当之勇;
亮与子明,亦有绵薄之力。
更有江夏刘琦公子同心协力,水军精锐尚存。
若将军能与我家主公戮力同心,结为唇齿,凭借长江天险,联合抗曹,则曹军远来疲惫,不习水战,粮草难继,定可一战而破!
此乃以弱胜强,共存共荣之道。
若只图眼前苟安,他日曹贼饮马长江,玉石俱焚,悔之晚矣!”
诸葛亮语调平和,却字字铿锵,逻辑清晰,引经据典,将投降的危害与联合的可能分析得条条是道,瞬间扭转了部分气场。
他巧妙地将问题从“刘备是否有力联合”转向了“江东是否应该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