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章 扬帆启航,共赴柴桑(第2页)
回头望去,汉津渡口逐渐变小,主公、云长、翼德以及岸边那些士兵的身影,慢慢模糊成一个个黑点,最终消失在苍茫的江岸线之后。
前方,是浩渺无垠的长江。
时值深秋初冬,江水呈现出一种深沉的苍青色,波涛翻滚,水流湍急。
两岸的山峦连绵起伏,草木已显枯黄,偶有几处尚未完全凋零的红叶点缀其间,给这肃杀的景致增添了几分悲凉。
天空阴沉,铅灰色的云层低低地压着,仿佛随时会降下寒雨。
船队乘风破浪,速度颇快。
孔明所在的使节船就在前方不远处,我可以清晰地看到他站在船头的身影,依旧是那般羽扇纶巾,气度雍容。
他似乎正凝视着远方,目光深邃,不知在思索着什么。
或许是在构思说服孙权的言辞?
或许是在推演江东群臣可能提出的诘难?
又或许,是在担忧这联盟的前景,以及曹操那随时可能压过来的百万大军?
这位卧龙先生,肩上扛着的是整个刘备集团摆在明面上的希望。
他必须成功,至少要争取到孙权的联合,否则,仅凭我们这点残兵败将,根本无法抵挡曹操的雷霆一击。
他的任务,艰巨而明确。
而我,则将目光从他身上移开,投向更远的江面,投向那迷茫的东方。
我的任务,同样艰巨,却更加复杂和隐秘。
此去江东,名为辅佐,实则另有图谋。
首先,我要利用玄镜台在江东已经初步建立的网络,尽可能全面、深入地了解江东的真实情况。
孙权的决心有多大?周瑜、鲁肃等主战派的能量有多强?
张昭、顾雍等主降派或迟疑派的影响力有多深?江东的兵力、粮草、战备究竟到了何种程度?
这些信息,远比鲁肃一面之词或公开的外交辞令更为重要,将直接影响我们后续的判断和决策。
其次,我要亲自评估江东的内部权力结构和潜在的合作对象。
除了孙权、周瑜、鲁肃这些核心人物,还有哪些家族、哪些将领值得关注?
他们的立场如何?是否有可以利用的矛盾或者可以争取的对象?
玄镜台的密令已经发出,重点关注几个关键家族和人物的动向,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