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啃月亮 作品

第414章 启蒙之光,稚子初学(第3页)

我亲自与这些孩子的监护人谈话,严肃地强调了保密的重要性,并告知他们这是军师府亲自安排的、关乎孩子未来的大事,绝不可对外泄露半句。看着他们感激涕零、赌咒发誓的模样,我知道,基本的约束已经建立。

于是,就在这间简陋的崇文馆内,一场秘密的启蒙教育开始了。

蔡文姬亲自担任教席。她换上了一身素雅洁净的儒裙,褪去了平日的些许忧郁,站在那几张拼凑的桌案前,整个人散发出一种温和而庄重的光辉。

她从最基础的执笔姿势、笔画顺序教起,声音轻柔,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对于这些在战乱中长大、从未接触过笔墨纸砚的孩子们来说,一切都是新奇而神圣的。他们瞪大了眼睛,聚精会神地听着,模仿着,小脸上写满了认真和对知识的渴望。

我偶尔会抽空过来旁听。看到文姬耐心细致地纠正着孩子们的发音,讲解着文字的起源与含义,讲述着《论语》中那些朴素而深刻的道理,心中充满了温暖。她不仅仅是在教知识,更是在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文化修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这些孩子。

有时,她也会按照我的“建议”,在教授算术时,尝试使用那些“奇异”的符号。孩子们对这些新奇的东西接受得很快,似乎觉得比画“正”字有趣得多。文姬观察着效果,虽然仍有疑虑,但看到孩子们计算速度确实有所提高,便也默认了这种“权宜之计”。

而我,则会在讲解某个与自然相关的典故时,适时地插上一两句引导性的问题:“书上说‘春雨贵如油’,那你们知道雨水是从哪里来的吗?”“我们晚上看到的星星,它们一直都在天上不动吗?还是会悄悄移动呢?”

我从不给出答案,只是鼓励他们课后去观察、去思考、去讨论。我看到有的孩子真的会仰望星空,会留意雨后的彩虹,会在田埂上争论不休。虽然他们的答案幼稚可笑,但那份好奇心和探索欲的火花,已经悄然点燃。

崇文馆里,琅琅的读书声开始响起,虽然稚嫩,却充满了生机。与院外新野城的疮痍和肃杀相比,这里仿佛是另一个世界,一个孕育着希望和未来的小小世界。

这道启蒙之光,虽然微弱,却已穿透了乱世的阴霾,照亮了这些稚子纯净的眼眸。我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这条路,任重而道远。但只要坚持下去,总有一天,这些今天还在此处蹒跚学步的孩子们,会成长为支撑起未来的栋梁。

而这一切,都将在绝对的保密下进行,成为我独立力量体系中,最基础、也最富潜力的组成部分。

书香,伴随着稚嫩的童声,在这陋室之中,悄然重燃,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