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草拟说辞,步步为营
翌日的晨曦透过驿馆简陋的窗棂,洒落在我面前摊开的竹简上。昨夜与主公议定之后,我几乎彻夜未眠。说服主公只是第一步,接下来的关键,是如何说服那位看似仁厚实则多疑的荆州牧刘表,以及他背后那个无形中掌控着荆州实权的蔡氏外戚集团。这需要一份无懈可击的说辞,一次精心策划的“请缨”。
我深知,这次请求绝非易事。蔡瑁视我们为眼中钉,必会百般阻挠。而刘表本人,虽有宗亲之名,却更看重自身的安稳与荆州的现状,他对主公的“仁德”或许有几分欣赏,但绝不会为此冒任何实质性的风险。因此,我的说辞必须精准地切中他们的要害,既要满足刘表的“面子”和“里子”,又要化解蔡瑁的敌意,至少让他找不到足够强硬的理由来彻底否决。
核心思路,便是“投其所好,避其所忌”。
首先,是针对刘表。这位景升公,好名,重貌,爱听顺耳之言,同时又对曹操的威胁感到实实在在的忧虑,却缺乏主动应对的勇气。因此,说辞的第一层,必须是“忠心”与“担当”。
我提笔,在草稿上写下几个关键词:宗谊、分忧、北门、效死。
我要强调主公对刘表的敬重,突出同为汉室宗亲的情谊。表明我们不愿在襄阳坐食俸禄,虚耗钱粮,给宗兄增加负担(这是说给刘表听的,也是说给可能抱怨的荆州官员听的)。更重要的是,要表达主公深感曹操南侵之危,愿主动请缨,前往荆州北面门户——新野,这个最危险、最艰苦的地方,替景升公分忧,拱卫荆襄,以报知遇之恩。姿态要放得极低,语气要恳切至诚,仿佛我们不是在索取地盘,而是在恳求一个为荆州“效死”的机会。
其次,要突出主公的“能力”,但这种能力必须是刘表需要的,且不至于让他感到威胁。关键词:抗曹、经验、牵制。
我会不经意地提及主公在徐州等地与曹军周旋的经验,暗示我们并非毫无用处,而是真正具备在前线与曹军抗衡能力的有生力量。将我们放在新野,就如同在荆州的北大门钉下了一颗钉子,能够有效牵制曹军的部分精力,为襄阳争取缓冲时间。这恰恰是刘表目前最需要的——一个能替他挡在前面的盾牌。但要小心把握分寸,不能显得过于强大,以免引起他的忌惮。要让他觉得,我们有用,但又不足以威胁到他。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是“仁义”与“避嫌”。关键词:安民、不争、艰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