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岩羚羊的梦月琴 作品
第447章 国际合作(第2页)
一位沙特技术官员仔细观察着画面中的数据变化,时不时低声交谈几句,神色凝重。
次日上午,考察团前往沙漠边缘的试验田。这里种植的是耐旱牧草,也是“板下养殖”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只羊正在光伏板下悠闲吃草,毛色光亮,神态安详。
“这些牧草不仅能提供饲料,还能防止沙土流失。”林海阳一边介绍,一边引导他们走到一处围栏边,“我们与本地牧场合作,由村民负责日常管理,企业支付固定费用,形成可持续的经济循环。”
一位官员蹲下身子,随手拔起一株草,仔细观察根系长度和土壤湿度,随后点了点头。
“你们是如何确保这种模式长期有效的?”他问道。
“这正是我们邀请您参观的原因。”林海阳示意工作人员递上一份合同副本,“这是与当地村民签订的合作协议,明确责任与收益分配,保障双方利益。”
那位官员接过合同,翻阅片刻,目光在几个条款处停留许久。
考察的最后一站是项目控制中心。在这里,林海阳展示了项目的整体规划图和未来扩展模型,并播放了一段模拟视频,详细说明不同阶段的建设目标和预期成果。
“根据我们的测算,第一阶段建成三万亩即可实现初步效益。”他指着屏幕说道,“后续可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推进,确保资金和技术的有效利用。”
代表团成员纷纷点头,显然对这个方案表示认可。
然而,就在会议即将结束之际,一名沙特代表提出了一个附加条款:“我们希望三年内能建成十万亩光伏绿洲,并要求贵方派遣长期驻地专家协助管理。”
会议室气氛顿时紧张起来。这个要求明显超出了当前项目的能力范围,也隐含着一定的政治意图。
林海阳没有立刻回应,而是调出历史施工数据,投影到屏幕上。
“过去五年,我们在莫高的平均年建设面积为两万五千亩。”他语气平稳,“考虑到气候、资源调配等因素,建议分阶段实施,第一年完成三万亩试点,逐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