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岩羚羊的梦月琴 作品

第441章 扎根基层(第2页)

林海阳迎上去扶住老人:“老人家,我是来了解情况的,回去之后一定会想办法解决。”

老人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希望:“要是能修好,我们全村人都能种上庄稼,娃娃们也不用出去打工了。”

这一句话让林海阳心头一震。他知道,这不是一句简单的请求,而是一个村庄对未来的期盼。

回到村委会,林海阳立刻召集村干部开会。他没有坐在主位,而是搬了一把椅子坐在村民中间。

“大家放心,我会尽快拿出修缮方案。”他开门见山,“但我要听实话,除了水渠,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

村民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还是那位老村民开口:“村里的路也是个大问题,一下雨全是泥,孩子们上学都不方便。”

“还有村小学的屋顶漏水,冬天冷得像冰窖。”另一位妇女补充。

林海阳一一记下,会议一直持续到傍晚。临走前,他对村支书说:“明天我再来,带上技术人员,我们一起制定详细方案。”

接下来几天,林海阳马不停蹄走访了五个偏远村庄,每一处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和笔记。他亲自下到田里,与农民一起搬运农具,帮忙收割作物;晚上住在村委办公室,和村民围坐在一起聊天,听他们讲困难、讲希望。

某天夜里,他在整理资料时翻到了一份旧文件,是关于莫高市农业扶持政策的汇编。一页纸吸引了他的注意:一项针对偏远乡镇灌溉设施改造的补贴政策,竟然还未被充分利用。

他立刻拨通了财政局负责人的电话:“老李,这个灌溉设施改造补贴项目,为什么一直没有落地?”

对方沉默片刻才答:“林市长,主要是申报流程复杂,村里没人懂怎么操作……”

“那就派人下去教!”林海阳斩钉截铁地说,“明天开始,抽调专人驻村指导,确保每个符合条件的村都能拿到这笔钱。”

第二天,他便联系了之前合作过的专业技术团队,让他们提前介入,协助各村进行灌溉设施评估和设计。同时,他亲自撰写资金申请报告,向省里说明情况的紧迫性,并动用自己的人脉资源加快审批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