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坪 作品
第203章 我国封建社会~南北朝时期17(第2页)
另一次是在507年(梁武帝天监六年)。梁武帝宣布佛教为国教,三次舍身同泰寺,竭力提倡佛教,而对范缜的神灭论从政治上予以围剿,
于天监六年,下了一道《答臣下神灭论》的敕书,硬说范缜“违经(儒经)背亲,言语可息(不许再说)。”并通过庄严寺大僧正法云,动员王公、朝贵和僧正60余人,承旨对范缜进行袭击;
范缜在这次斗争中,丝毫没有畏缩,坚持了无神论的传统,是当时人民反压迫、反愚昧斗争中的一面旗帜。
而佛教在当时祸害是很大的,在最高统治者倡导下,南朝僧寺,单建康(今江苏南京市)一地,佛寺有500余所,僧尼10余万人,天下户口,几乎失去一半。所以范缜这次斗争是对当时这种神权统治的一次宣战,有现实的政治意义。
范缜的主要着作
《神灭论》
原文(见下一章)
释义:
《神灭论》是一篇宣传无神论的着名论文。文中,作者用了问答的体裁,对于“精神不灭”的反动谬论,一层层进行了剖析和驳难。
范缜发展了先秦荀况“形具则神生,和汉朝王充“人之死犹火之灭”的唯物主义思想,阐明了“形神相即”的观点,比较正确地论述了人的精神(灵魂)问题上,精神和物质的依赖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