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坪 作品
第181章 我国封建社会~魏晋时期35(第2页)
——《搜神记》
释义:
本文从《搜神记》选出,是篇神话。董永的事迹始见于曹植《灵芝篇》,《搜神记》也记载这件事,当为魏晋间流行的故事。
在魏晋期间,社会风气败坏,伦理关系反常。利之所在,父子情同陌路,兄弟视若仇人,夫妇恨同冤家。
这类作品的产生,在当时有一定的抨击的作用和积极的社会意义。董永这个故事,长期流传民间,为人民所喜闻乐见。
但是,我们应当看到,董永这一故事,存在着严重的时代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它所宣扬的“卖身葬父,孝感动天”,乃是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相揉和的产物,
它写主人的仁慈与奴隶的驯从,掩盖了阶级对立的实质,对被压迫人民起了麻痹斗志的作用,这些都是应当批判的。
新中国成立后,所演的地方戏《天仙配》,即取材于此。但它对董永事迹已加以批判改造,表现了反对封建的主题。
译文(参考):
汉朝时,有一青年名叫董永,是齐国千乘人。少年时母亲就去世了,跟父亲一起,尽力种田,有一辆小车作运载工具。
父亲故亡时无钱安葬,就卖身为奴,作为办理丧事的费用。主人知道他贤能,给他一万块钱,打发他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