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坪 作品
第157章 我国封建社会~魏晋南北朝时期11(第2页)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这首诗语言简练,长于比兴。诗中松树的形象,正是作者志趣和性格的象征。他表示不论在任何环境中,都要保持自己的操守,不向恶势力妥协。
这在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中是一种可贵的性格。所以钟嵘称他“贞骨凌霜,高风跨俗”。刘桢其他的诗歌,也吐露了自己建立功业的要求,表现了建安作家共同的精神。
另外的四位作家,应玚和徐干现存作品不多,成就也较差。陈琳和阮瑀则历来以文章着名,可惜保存下来的不多。除散文外,他们也写诗。
陈琳的《饮马长城窟行》借秦代长城的史实,揭露苛重的徭役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凡是读过这首诗的人,总会感到心情沉重。这说明作者对当时现实的深刻理解和对人民的同情。
孔融在七子中,有自己的特色,和王粲等人不同。他善于作赋,但没有流传下来。现存的作品只有一些散文和诗。
他的散文辞藻华丽,有较多的骈俪气息。他的诗流传的很少,其中《杂诗》第二首,用白描手法抒写丧子的悲痛,显得哀惋动人。
女诗人蔡琰(177—?),字文姬,是蔡邕的女儿,曾嫁卫仲道,丈夫死后无子,就回娘家居住。汉末军阀混战中,她被董卓部下所掳,后又辗转流入南匈奴,居留12年之久,做了匈奴人的妻子,生下两个孩子。建安十二年,曹操把她赎了回来,再嫁给董祀。
作为着名学者蔡邕的女儿,蔡琰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后汉书:董祀妻传》说她“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她还擅长书法。
她的作品,据《隋书:经籍志》,着录有一卷。现在题为蔡琰所作的只有诗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