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坪 作品

第100章 我国封建社会~秦汉时期12(第2页)

“其始起也,洪淋淋焉,若白鹭之下翔;其少进也,浩浩溰溰,如素车白马帷盖之张;其波涌而云乱,扰扰焉如三军腾装;其旁作而奔起也,飘飘焉如轻车之勒兵。”

这一段屡用行军作战来比况,把涛的声势写得淋漓尽致,使得文章本身也和江涛一样,成为“怪异诡观”。

作者虽然用力写涛,却并不忘记写观涛人的感觉,而且深刻地写出观涛者心胸受到荡涤而豁然开朗的感觉,这就是所谓“发蒙解惑”。

这样就和那个从思想上治疗疾病的中心意思紧紧关联起来。正因为它是有中心有层次有变化的描写,所以不像一般汉赋流于平板。

《七发》的形式对后来的辞赋是有影响的。这种结构体制引起后来许多作者的模仿,被人看作赋中心一个专体,就叫做“七”。至唐代以前,仿作者就有四十家。唐以后直到近代继续有人仿作。

汉初的帝王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多施行仁政,减轻赋税和劳役,促进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纺织技术的提高。主要体现在纺织提花机的改进。

纺纱用的纺车和织布机用的布机在商朝以前,就已经在我国广泛使用了。可是简单的布机只能织造平纹的布帛,要想织造有复杂花纹图案的织物,就需要在织机上加一个提花装置,即提花机。

商代时开始有了简单的提花机,到了汉代,提花机构造趋于成熟,性能更加完备应用更为广泛。在《西京杂记》中记载到:西汉宣帝时,巨鹿(今河北巨鹿县)陈宝光之妻发明了一种新提花机,用120蹑,60天就能够织成一匹散花绫,“匹值万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