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我国封建社会初期~战国时代47(第2页)
这篇文章具有朴素的唯物思想,能从发展的观点看待事物,有一定的进步性。
译文(参考):
国君为什么不取法古代帝王的法令制度呢?(古代的法令制度)不是不好,因为后人无从取法它(古代的法令制度)。
先王之法,是经由上世(古代)而来的,人或有增添,或有减少,为什么后人可以取法它(古代的法令制度)呢?虽然人没有增、减,还是无从取法它(古代的法令制度)。
凡是先王之法,是应当时的需要的而制订的。时世与法令制度是同时俱在的,古代的法令制度即使现在还保存下来,还是不可成为现在的法令制度。
因此,应舍弃先王的法令制度,而取法他(先王)制定法令制度的根据。先王制定法令制度的根据是什么?先王制定法令制度,是以人为根据的,而当前制定法令制度的根据也是人。
察己(当前制定法令制度的人)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古与今是一样的,人与我也同样。
明白事理的人,贵在能够根据近的推知远的,根据现今的推知过去的,根据所看见的推知所看不见的。
所以察看房屋下面的太阳和月亮照射的影子,就可以推知日月的运行和早晚寒暑变化的规律;看见瓶子里面的冰,就能知晓天气之的寒冷,鱼鳖的潜伏。尝一块肉,就可以知道一镬和一鼎的味道调和得好不好。
荆人(即楚国人)想袭击宋国,派人先在澭水里设立标记。澭水突然暴涨,荆人不知道,顺着标记在夜里渡水,被溺死了千余人,士兵惊骇的声音如同都市里的房屋崩塌一样。
以前设立标记时可以涉水过河,现今水已涨了很多,荆人仍然顺着原来设立的标记涉水,所以失败了。
今世的君主仍然施行先王之法,就好像涉水一样。现实已经不能适应先王之法了,如果仍然按照先王之法去实行,这样来治国,哪能不失败呢!
因此,治国无法则会造成混乱,守法而不知道变化则会行不通,无法和法不变通是不可以掌握国政的。社会变了,时代变了,改变法制是应该的。
譬如优良的医生,会随着万变的疾病,而使用万变的药。如果病变了,而药不变,这样医病是会伤害病人的身体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因此,做事情必须根据法令制度来进行。变法的人要随着时代而变化。古代统治天下的七十一家君主,各家的法律都不同;不是一定要有所不同,是因时势不同的缘故。 因此说:良剑期望它能斩断(东西),并不期望它一定是镆铘(有名的宝剑);良马期望它能行千里,并不期望它是骥鷔(最好的千里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