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坪 作品
第77章 我国封建社会初期~战国时代45(第2页)
注释:
1、弥子瑕:春秋时卫灵公的嬖(bi必音)臣。
2、侏儒:矮小的人。
3、梦践:犹言“梦有了应验”。
4、烛:照,名词作动词用。
5、当:借作“挡”,遮蔽。
6、壅(yong拥音):蔽。
7、炀(yang杨音):对着火取暖。
8、炀君:犹言“蔽君”。按:“炀”本无“蔽”的意义,这是从“炀灶蔽光”转化出来的。
韩非的主要着作:
8)《滥竽充数》
原文: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释义:
《滥竽充数》是说明七术中的第四项——“一听责下”的事例之一。“一听责下”,就是说国君应全面地听言,使臣下各负专职,不得互相推诿。
译文(参考):
齐宣王指使人吹竽(乐器),必须有三百人(组成乐队)。有一南郭先生被请为王吹竽,宣王得知后很高兴,发给南郭先生的薪俸,与其他几百人相等。
宣王死后湣王继位,喜欢一个个吹来听,南郭先生吓得逃走了。
注释:
1、滥:失实。竽(yu于新):笙类乐器,有36个簧。充数:凑数,比喻没有本领的人充作有本领的。
2、齐宣王:名辟疆(同“强”),威王的儿子。
3、南郭:复姓。 处士:古称不仕之士,犹后世称先生。
4、说:同“悦”。
5、廪(lin凛音)食:旧指官府发给的粮米,即薪俸。
6、湣(min敏音)王:名地,宣王的儿子。
韩非的主要着作:
9)《度足》
原文: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