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坪 作品

第65章 我国封建社会初期~战国时代33(第2页)

驱逐贤相而加罪于兄长,本身就是罪人,然而却不自知,这是因闭塞造成的祸害。从古至今,因贪欲背叛争权而不被危辱死亡的人,是没有的。

鲍叔、宁戚、隰朋仁智且不蔽,因此能扶持管仲而名利福禄与管仲相齐平。召公、吕望仁智且不蔽,因此扶持周公而名利福禄与周公相齐平。

古书上说:“知贤称之为明,辅贤称之为能。不断努力,其福必长。” 这称之为不蔽而得到的福禄。

昔日(来往于各国)的游士说客中的蔽者,即是扰乱国家之人。墨子蔽于只重视实用,而轻视礼乐等文饰;宋子蔽于只重欲想,而轻实得;慎子蔽于只重视法治,而否定贤能的作用;申子蔽于只注重凭借权势驾驭臣民,而不注重发挥才智的作用;惠子蔽于善于言辞善辩,而脱离实际;庄子蔽于只知顺应自然,而轻视人的作用。

因此,如果单从实用的观点去解释事物,那么道(理)就成为追求功利了;如果单从欲望出发去看待事物,那么道就成为满足欲望了;如果单重视法理,那么道就成为法规条例了;如果单重视权势,那么道就成为任所欲为了;如果单重视辞辩,那么道就成为巧言辩说、空谈理论了;如果单重视自然(天)的作用,那么道就成为听天由命、纯任自然了。

以上几种看法(思想),都仅仅是道的一部分(方面),正确的道理应该既体现客观规律又适应具体事物的(无穷)变化,一个方面的见解不足以总括全面。只有片面知识的人,只知晓道的一个方面,而没有全面的认识,便加以装饰,用以炫耀,对内会引起自乱,对外会迷惑别人,上蒙蔽下,下蒙蔽上,就会造成蔽塞之灾祸。

孔子仁智且不蔽,因此他的学说讲述治理天下的方法,足以为先王所用。这一学派具有全面的道理,加以采用,没有成见积习。他的德行可与周公取齐,名望可与三王(夏禹、商汤、周文王)并列,这就是不蔽的福气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圣人知晓玩弄心术的害处,看得见蔽塞的祸患,因此不受欲望的支使,不施行恶政,行事不会只有开始(无终结),也不会只有终结(无开始),处世不会只知近不及远,或只知远不知近,学识不但广博而且深入,不但通古而且晓今。 把事物全部摆出来,正确地加以衡量。因此事物的差异就不会互相掩盖而搅乱了真理。

什么是衡?回答是:(衡就是)事物的根本道理和普遍规律。思想上(心)不可以不知道,如果不知道,那就会不赞成正确的道而赞成不正确的道。

人谁肯在放任自由的情况下,去做自己所不赞成的事,而不做自己所赞成的事?

用他不赞成道的心去选取人才,就必定选中不合乎道的人,而选不中那些合于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