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我国封建社会初期~战国时代30(第2页)
圣人能使思维保持清醒,能使五官正确发挥功能,能完备对自然界的利用和改造,能顺应自然规律,能保养好自身的健康,能保全自然界对人类的功能。
这样,人若能做到以上能做到的所有事情,而不去做所做不到的(违反自然规律的)事情,就能使天地尽其职能,使万物都为人类所利用。
人的行为会变得周全、有条理,身体会得到很好的保养、生活得很舒适,生命不会受到伤害,这就是所谓的认识自然界的规律。并顺应和利用自然。
因此,最灵巧的人不会做违反自然规律的事情,最聪明的人不会脱离自然条件去空想。
人们对于天有所认识,就能根据观察到的天象,来预测以后发生的变化;对于地有所认识,就能根据不同的土质,去种植适宜于生长的植物;对于四时有所认识,就能根据四季节气变化的次序和规律,去处理农事;对于阴阳有所认识,就能根据阴阳之协和,去调理万物。
掌管天文、历象等方面的官员,研究、掌握自然现象和规律,从而指导人们遵循这些规律去做好应做的事情。
把国家治理得纷乱了,是因为天象不好吗?有书说:有关日月星辰的天文岁时自然现象,这是自禹、桀以来都相同的;禹凭借这样的天象条件把国家治理得很好,桀在同样的天象条件下,却把国家治理得很纷乱,把国家治乱了,不是因为天象条件不好的原因。
是因为时间吗?书说:在春夏两季,(各种生物)都生长茂盛,而蓄积收藏于秋冬两季,这在禹、桀是相同的;然而禹把国家治理得很好,桀却把国家治理得纷乱,所以国家治理得好或坏,不在于时间因素。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在于地理条件吗?书说:农作物得到适宜生长的土地,就会生长,失去适宜的土地,就会荒芜,禹和桀的地理条件也是相同的,而禹把国家治理得很好,桀却把国家治理得纷乱,所以国家治理得好与坏,不在于地理条件因素。 《诗经》上说:“生于岐山的太王(周文王的祖父)开辟土地、创业,文王发展、巩固”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天不会因为人的厌恶而停止运转,地也不会因为人厌恶辽远而不广阔,君子不会因为小人的吵闹喧哗而停止正义行动。
天有一定的规律,地有一定的次序和法则,君子有一定的行为准则。君子持之以恒地遵循通常的规律和准则去做事,而小人计较眼前一时的利害。
《诗经》上说:“只要自身礼义不产生差错,何需顾虑人之言呢。”就是这个道理。
楚王的侍从车有千辆,这不是明智的做法;君子吃粗粮喝水,不是他愚笨,而是偶然这样。至于志存美好、高尚,德行厚道,知虑明智,生于现今而志在古往,这些是经过自身努力可以做到的。
因此,君子严肃对待自身的德行,而不羡慕、指望天赐,每日都会进步;小人放弃自身的德行,而羡慕、指望天赐,每日都会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