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坪 作品
第55章 我国封建社会初期~战国时代23(第2页)
——《孙子》
释义:
《计篇》讲的主要是在战前研究和决定战争的方针、策略、计划等大事。
孙子把战争作为政治问题来考察,认为战争是关系到国家兴衰存亡的大事,并提出要根据“五事”、“七计”研究战争的客观条件,探讨战争的规律,预知战争的胜负。
这在当时是一种精辟的见解。“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是孙子提出的一个着名的作战原则。
“兵者,诡道也。”就是说“兵不厌诈”,他主张从实际情况出发,用假象迷惑敌人,造成敌军的过失,出奇制胜。这些都是值得借鉴的。
译文(略)
注释:
1、《计篇》是《孙子》中的第一篇,是全书的总纲。
2、兵:兵器,引申为用兵,也就是战争。
3、察:细看,含有仔细观察、认真研究、慎重考虑等意思。
4、经:纵线,这里也有纲领、大纲的意思。这句说,以五事为纲要,即“道、天、地、将、法”五项决定战争胜败的基本因素。
5、校:通“较”,比较。 计:计算、估计。所谓“计”,即下文所说的:主、将、天地、法令、兵众、士卒、赏罚等“七计”。这七计是五事的引申,是敌对双方在这些方面优劣条件的比较,不可能有准确的计算,只能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