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坪 作品

第11章 我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西周

公元前1120年,商朝灭亡,取而代之的周朝,使奴隶社会发展到了顶峰。 周朝分两个阶段,西周350年和东周522年,共计872年,中国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和人文社科处于较快发展时期。前期西周,奴隶社会发展到了顶峰;后期东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逐渐过度。

其中有许多惊心动魄的事件,出现了许多着名人物,成就了许多科技成果,发布了许多文史着作。

周族部落在夏代末年,居住在我国西北(今陕西、甘肃一带)。商朝后期,因遭到外族侵扰,南迁至今陕南、山西一带居住。

开荒种地,筑屋建城,移风易俗,建立社会管理机制,设立各级行政官吏。逐渐形成了一个雏形的小国家。

到太王之子季历在位时,周的势力逐渐强大起来,商王文丁为避免对其统治权威的威胁,将季历杀死。

季历之子姬昌继位,成为周文王,有政治远见。文王减收赋税,得到百姓的拥戴。

商纣王对周的日益强盛感到恐惧,将姬昌囚禁起来。周向纣王朝贡珍宝、美女、名马,并贿赂其大臣,求情纣王,才释放了文王姬昌。

文王四处访贤,寻找能辅佐他成就大业的大贤。一次,文王外出打猎,在渭水的一条支流磻溪,偶遇一老人,在溪上独钓,文王与之交谈,问了许多问题。老人对答如流、见识广博。文王觉得老人德才兼备、学识渊博。

文王跟老人说:“您是我们向往已久的贤能之人。” 请老人一起回到京城,并立老人为“师”(官名)。人们都称他为“太公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