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耳的兔子 作品

第337章 国际合作的橄榄枝·哈佛医学院的邀请

论坛最后一天的闭幕式刚结束,会场里的人还在陆续离场。落地窗外的日内瓦湖泛着淡蓝的光,夕阳把云层染成金粉色,有几位专家举着手机在窗边拍照,笑声顺着敞开的门飘进来。苏怀瑾正收拾着桌上的资料——铜药碾被红绳系着,放在资料袋旁边,木柄上的温度还没散尽,像还带着药圃的阳光味。

“苏医生。”身后传来熟悉的声音,带着美式英语特有的节奏。

苏怀瑾回头,艾伦教授正朝她走来。他今天没穿昨天的深色西装,换了件浅灰色衬衫,领口松开两颗扣子,少了些论坛上的锐利,多了点松弛。手里拿着个牛皮纸文件袋,指尖捏着袋口,步子比前两天慢些,不像提问时那样带着审视的急切。

“艾伦教授。”苏怀瑾停下手里的动作,看着他在自己面前站定。会场的背景音乐还在轻轻响,是段舒缓的钢琴曲,把周围收拾椅子的“哗啦”声都衬得远了些。

艾伦教授没直接说话,先朝她手里的资料袋瞥了眼,目光在铜药碾的红绳上顿了顿,才把文件袋递过来:“这是哈佛医学院的合作意向书。”文件袋上印着烫金的校徽,在夕阳下闪着光,“经过这几天的交流——尤其是看到耳穴压豆的现场效果,还有老顾的跟踪数据,我和团队讨论过,很想和你们中心联合开展研究。”

苏怀瑾接过文件袋,指尖触到厚实的纸页。打开时,第一页就印着“中药干预2型糖尿病的机制及疗效验证”,课题负责人一栏写着“艾伦·科恩 苏怀瑾”,堂提供药材和辨证方案,成果共享。

她快速往下翻,目光在“研究周期”“成果归属”“经费分配”等条款上掠过,直到看到“药材标准”一条时,指尖停住了。条款里写着“研究用药材需符合国际通用药材标准”,却没提具体的种植和炮制规范——这是中医的根基,不能含糊。

艾伦教授看着她的神色,忽然笑了:“我知道你在看什么。”他拉过旁边的椅子坐下,身体微微前倾,“昨天和神经科的同事聊到老顾的病例,他说‘如果中药能稳定改善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症状,哪怕只是吞咽功能,都值得深入研究’。但他也提了个问题——如何保证每一批药材的效果一致?这是西医做研究的基础:变量可控,结果才能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