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不就是沽名钓誉(第2页)

他们也不过是打着慈善的幌子,背地里为自己谋尽私利。

回到公司,焦玥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一杯接一杯地喝着黑咖啡。

电脑屏幕上是最新修改的基金会方案,预算已经压缩到最低,可筹资进度仍然停滞不前。

而她辛辛苦苦跑了一天的结果,就是现在媒体都在纷纷揣测,她搞这个项目的目的就是沽名钓誉。

“哎呀,这都是些老套路了,人一出名就开始搞慈善,都是为了立人设。”

“是啊,还什么女童助学……以前我还捐过卫生巾呢,不也成了男人的脚垫?”

焦玥看着一条又一条的评论,本就干哑的嗓子更是像着火一样难受。

“焦总……”乔娜怯生生地敲门,“有位郑女士没有预约,但说一定要见您。”

焦玥刚要拒绝,抬头却看见一位六十多岁的女士已经站在门口。

她穿着简朴的亚麻外套,灰白的头发挽成一个严谨的发髻,眼神却锐利如刀。

“郑明华。”女士自我介绍道,声音低沉有力,“省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前理事长。”

焦玥立刻站起身。

郑明华是省内知名的女性权益倡导者,曾推动多项保护妇女儿童权益的立法。

“我听说你在筹建女童助学基金。”郑明华直接坐在沙发上,“也听说你遇到了些困难。”

焦玥苦笑:“不是有些困难,是铜墙铁壁,没想到这件事比我想象的难多了。”

郑明华从布包里拿出一个老旧的文件夹:“1993年,我想在乡下建第一个女童班时,全县23个村干部联名反对。”

她翻开文件夹,里面是泛黄的报纸剪报:“他们说我破坏家庭,会让女人不安分。”

焦玥接过剪报,上面是年轻时的郑明华站在简陋的教室前,身后是十几个面带怯色的乡村女孩。

“现在呢?那些女孩……”

大概都跟小梅一样,嫁人生子,被困在山村一辈子吧。

“一个是深圳科技公司的Cto,两个成了医生,四个教师,剩下的也都走出了山村。”郑明华的眼睛亮了起来,“其中一个女孩的女儿,去年考上了哈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