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团长,你都快当师长了(第2页)
在作战中,采取轮流值班的方式,以一架强-5作为指挥机保持在战场上空巡弋,负责给升空的机群分配任务,而目标方位参数,则由地面部队直接报给指挥机。
大大提升了空中火力支援的效率。
没有更好的通信系统,李干只能采取这种原始粗暴的办法,来搭建起一个相对简陋的战场空地通信网。
次日,原装的gps定位装置到了。
这玩意儿用的是美国人搞的gps卫星定位系统,民营版本,但总比没有好。\w?e\i?q~u\b,o^o-k!.?c,o·m_
李干知道美国人是乐于看到东大揍安猴的,所以他们绝对会在这方面提供便利。
就是看准了这一点,李干才能轻松地通过埃方在市面上搞到了一批gps定位装置。
仅仅两天,第一架强-5便完成了改装。
李干驾机升空试飞,测试三项设备的性能。
简陋的座舱里,杂乱的仪表台左侧,简单粗暴地用支架固定了一块巴掌大的显示屏。
开启gps定位装置后,上面的绿色小点就代表本机的位置,底下有坐标参数。
这样一来,飞行员就能轻松知道自己的具体位置,而不需要去寻找地面导航标、参照物,在没有地面引导的情况下,能找到返航的路线。
火控仪没什么好说
的,很简易的一个装置。
还是那句话,总比没有好。
李干测试的重点在机腹处的双通道电台。
技术组在地面不同位置布置了三具步兵连使用的短波电台。
李干驾驶强-5爬升到五千米的高度开始测试,接收没问题,发送也没有问题。
然后从五千米高度逐步往下测试,一直到三百米高度。
到了三百米高度,通信质量受到战机速度和地形地貌的影响,时断时续。
反复测试后,李干确认了这一点。
他在操作守则上写下了一条告知——在与地面联系时,地高应当不少于370米。
地高即战机相对地面的高度,不是海拔高度。
试飞通过,技术组立即拿出改进规范,985厂开足马力对70架强-5进行改进。
随即,李干用强-5挂载hf-16型火箭发射器做实弹射击测试。
歼-7e使用hf-16型火箭发射器发射57毫米口径火箭弹,对地攻击威力惊人,完全可以移植到强-5身上。
这天,多云少雨,气温12摄氏度,西北风,风速每秒3米。
不太适合做实弹射击测试。
但李干力排众议坚持按计划进行。
敌人可不会让你挑时间。
冬季的蒙蒙细雨之中,一架绿色迷彩涂装的强-5已经开车,单垂尾的位置涂着编号001,表明这是团长的座驾。
地勤人员在两侧机翼挂点上,分别挂上了一具hf-16型火箭发射器,小心翼翼地把57毫米火箭弹装上去,拧开保险。
每一具能装16枚火箭弹,一共是32枚火箭弹。
瞬时火力强度相当于一个炮营。
空中强击团副团长程勇走过来说,“团长,还是我让吧,我自打当飞行员就是和强五打交道,比较熟悉。”
程勇是从某强击机团参谋长的位置上调过来给李干当副手的,三十八岁,比李干大了足足十五岁。
部队里是靠能力说话的,在见识了李干的飞行技术之后,程勇心服口服,已经有成为李干拥趸的趋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