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质不行,就以量取胜(第3页)

“但我当渔民就不一样了。”

宋海建咧嘴:“妈,大家都说我是龙王爷选中的使者,你也说我爸在大海里庇佑着我,所以说我天生是水命。在海上,虽然有危险,可我生存的几率比别人高。”

“并且,我出海挣钱也比别人容易。靠这个,我能迅速积累财富,当财富足够多了,就能实现阶级跃层。到时候,我想爬到前三层也是没问题的。”

冯玉芬认真听着儿子的说明。

最后她明悟了:“也就是说,你当渔民,会比考大学过得更加轻松?”

“差不多吧!一个是在自己舒适圈,一个是从零开始,换你,你怎么选?”

宋海建这话一出,冯玉芬就认命了。

她叹息一声:“好吧,那妈还真不能强求你去考学……好在,你还有妹妹弟弟,让他们努力,以后考大学当个政府人员什么的,多少能帮你点忙。”

冯玉芬最大的优点就是不会按照自己的认知,去强迫孩子按照自己的心意做事。

于是,在村里的知青都沉浸在备考的紧张氛围中,宋海建依旧保持着之前的生活节奏。

和村里其他人不同的是,人家出海是碰运气,他出海是进货。

当然,辛苦还是辛苦的,而且偶尔也会遇到一些令人扼腕的情况。

比如,在一万米范围内看到金枪鱼群的出现时,宋海建却只能干看着。

因为他很清楚,以这艘破船的速度,是追不上金枪鱼群的。

即便追上了,他也没办法将鱼群带回岸上。

毕竟这个鱼群距离岸边实在太远!

每到这个时候,宋海建就会抓心挠肝,想赶紧弄个自带冷冻库的先进大船。

奈何,那样的渔船起码还要二三十年才能出现!

如果想要提前用上,那只能自己开公司,找人研发了……

这其中的难度之大,宋海建光想想就头皮发麻,自然不会不自量力。

尽管有透视眼这样的外挂,但受限于渔船的落后,宋海建想突破上限,只能想办法“以量取胜”。

于是,宋海建循着前世的记忆,到十几里外的白岩村买第二艘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