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钱究竟去哪了?(第2页)
”
“不过是些人情往来,这好处就落下了。
”
“关键是,这些人都是官场老手,除非皇帝派人专门调查,否则根本发现不了当地出了什么事。
”
“表面上看,一切都风平浪静,毫无破绽。
”
朱雄英听后,握紧的小拳头几乎要冒烟了。
整个人紧绷着,小脸上的怒火清晰可见。
然而胡大老爷却似乎没有察觉,依然悠闲地说着。
“接着,这些人霸占田地、少交或干脆不交赋税后,就把目标转向了皇室和贵族。
”
“毕竟,只欺负百姓总会有极限的。
”
“而且,压制住皇室和贵族后,他们能更方便地获取利益。
”
“恰巧的是,朝堂上九成的人都来自士大夫阶层。
”
“他们控制舆论,不断指责武官如何如何,说他们穷兵黩武,不是好东西。
”
“同时,大力宣传轻徭薄赋、皇帝无为而治等主张。
”
“结果怎么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文官安逸,武官无力,皇帝对天下实际状况一无所知。 ”
“最终,让这群毫无底线的士大夫贪得无厌,弄得民怨沸腾、饿殍遍野。
”
“到了这个时候,他们会后悔吗?”
“绝不可能,他们会劝谏皇上颁布罪己诏,减免赋税,发放救济!”
“一旦这样做了,皇上的名声算是毁了,但减免的税款和救济的钱粮,却进了他们的腰包。
”
“到最后,就算改朝换代,他们依然能继续做官。
”
“自古以来,无不如此。
”
“看看如今朝堂里,还有不少元朝旧臣,文人圈子里也有人怀念元朝的好。
”
“这是为何?”
“因为在元朝时,他们活得比现在舒服得多,他们怎会不怀念元朝?”
朱雄英听至此处,再也按捺不住,站起身板起小脸问。
“胡公,难道我大明也是这样?”
“若是如此,那岂不是意味着,长此以往,我大明也会步入**后尘?”
这句话如惊雷般震撼,平日里这样的言论在家都不敢说,更别说在皇宫了。
然而这对话的两人,一个是朱元璋最钟爱的长孙,另一个是他儿女的亲家、生死之交。
所以胡大人毫不避讳地回答:
“确实如此,表面上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
“大明终究会走上这条路。
”
“这是不可避免的。
”
“理由刚才我已经讲了,三年一次的科举,总不能废除吧?”
“你皇爷爷给读书人免了税,那些田产根本不用交税!”
“如此一来,朝廷的财政必然出现问题。
”
“再加上这些官员与地方官勾结,横征暴敛、欺上瞒下,这不是历朝历代的老路吗?”
胡大人的这番话让朱雄英陷入深深的迷茫。
大明刚建国,就已踏上**之路了吗?
刚建国不久,大明就走上了一条危险的道路吗?
真的是这样吗?
即便是最熟悉政务、政治敏感度最高的朱雄英,此刻也感到迷茫。
“胡公,大明真的面临这么严重的危机了吗?”
“哈哈,被吓到了?”
看着朱雄英紧张的模样,胡大老爷笑了起来。
这也难怪他会紧张。
毕竟,他可是未来要继承皇位的人。
如果大明出现问题,岂不是意味着他的事业也会受挫。
不紧张才奇怪吧!
胡大老爷安抚道:“别急!我还没说完呢!”
“你以为大明的问题就只有一个吗?”
“啊?!!”
朱雄英震惊不已。
原来,刚刚让他惊恐万分的士大夫阶层导致国家混乱的事情,只是众多问题中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