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各位,未来都要成为王者!(第3页)
历史上因继承问题引发纷争的例子屡见不鲜,而朱元璋却确保了太子朱标的地位稳固,无人质疑。
不仅朝中大臣与百姓认可这一安排,就连有心谋取功名的人也放弃了念头。
不仅如此,朱标之子朱雄英作为嫡长孙,其地位也同样不可动摇,他自幼受到朱元璋夫妇的精心栽培。
可以说,朱标作为皇子中的唯一,朱雄英便是皇孙里的唯一。
这样的亲自抚养待遇,是专属于朱雄英的。
其他皇孙连想都不敢想。
即便是历史上朱允炆,也不过是在朱元璋无奈之下,被带在身边教养了几年。
即便如此,朱允炆也一直住在东宫,而非像朱雄英那样从小就在坤宁宫长大。
这也足以看出明朝皇权传承的布局。
朱元璋从一开始就计划好父传子、子传孙,并且一开始就全力培养。
最好的辅政团队、最优秀的文武人才、亲自教导……
可以说,从开始朱标和朱雄英的待遇就已经达到顶峰。
特别是朱雄英,单看名字就知道不同寻常。
明明是老朱家皇室的第三代,本该是“允”字辈。
唯独朱雄英,他是单独的一位!
这就是朱元璋的安排。
他是决定大明第三代皇帝的人选。
对朱元璋来说,这样的安排自然没有问题。
皇帝在位时,就把太子和皇孙们都安排妥当。
将来皇权交接时,一切都将有条不紊地进行,不会有动荡,也不会有废物登基。
可惜,朱元璋想得很好,但老天似乎看不过去。
先是朱雄英,接着是朱标,这两个他看重并精心培养多年的子孙相继离世。
可以说,朱元璋在那种情况下还能保持理智,坚持培养朱允炆几年,已经很不容易了。
幼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
朱元璋几乎经历了一切离别,还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切发生。
以至于胡大老爷都觉得,洪武末期朱元璋对淮西勋贵的清洗,不仅仅是为朱允炆铺路。
朱元璋内心充满烦躁和孤独,早已失去耐心。
他只想尽快解决所有问题,毫不留情地清除障碍。
即便引发混乱,他也毫不在意,甚至可能因此多采取行动。
胡大老爷审阅完皇子们的作业后表示满意,认为他们的态度值得称赞,尽管成果质量**。
胡大老爷认为态度比结果更重要,因为只要用心学习,未来仍有进步空间。
窗外的朱元璋听到这些话后露出笑容,他对胡大老爷的观点深表赞同。
胡大老爷虽表扬了皇子们,但并未过多提及此事。
他认为夸奖应适度,若过于频繁则会贬值。
这种管理方式虽简单,却在实际应用中屡试不爽。
上辈子的胡大老爷常常被老板用这套手段掌控。
当然,不少老板即便用了这个法子,最后还是失败了。
因为他们只传递信息却不提供实质帮助。
简单来说,光靠空谈和承诺,却不兑现车子、房子、钱这些实际的东西,谁也受不了。
话说回来,胡大老爷简单提及众皇子后,正式开始今天的主题。
他扫了一眼这些小辈,拿起身旁的毛笔蘸满墨汁,在背后的空白大纸上写下一个大大的“王”字。
转头环顾四周,嘴角微扬,意味深长地问道:
“各位,未来都要成为王者!不管是藩王还是塞王,在普通人眼里都是真正的贵族,无比尊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