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葡萄皮 作品

第177章 如何应对那些外族势力(第2页)

“我所说的知己知彼,可不像以往的官员那样,仅仅了解对方的民族名称、大致地理位置和兵力数量。

“能做到这些,就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表现了。

“不过在我看来,这还远远不够。

“对方靠什么谋生?”

“对方的经济状况如何?”

“对方是以骑兵为主还是步兵?”

“对方的工匠技艺如何?是否擅长锻造武器或制作攻城器械?”

“对方是否有文臣武将?他们的能力如何?”

“对方相比我们有何优势?”

……

胡大老爷接连抛出一连串的问题,像机关枪一样快速。

还没等众人回答,他便笑着自己解释道:“这才是真正的知己知彼!”

看着众皇子略显困惑的表情,胡大老爷微微一笑。

“是不是觉得这些都不重要?”

他又摇了摇头说:“你们啊!”

“你们的眼界被局限了!”

“知道得多,不仅是为了防范他们,更重要的是从中寻找对自己有利的东西!”

“都说打仗耗费巨大、劳民伤财,但实际上呢?”

“那是因为对对方了解不足,才会事倍功半,看似名声好听,实则毫无意义!”

“但如果足够了解,就连石头也能榨出油来!”

“土地、人口、矿产、技术、疆域……”

“只要提前掌握这些信息,就能转化为帝国的利益!”

在外**的朱元璋听到这里,激动得满脸通红,恨不得立刻冲进去和胡大老爷详谈。

然而胡大老爷的讲解仍在继续。

“知己知彼之后,便是第二天,学习敌人的长处来对付他们!”

“我们固然是中原王朝的正统,传承悠久,自有气度。

“但我们不能因此轻视天下人!”

“凡是能在世界立足的民族,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原来打仗不仅能收服敌人,还能获得利益,这样的方式确实让人眼前一亮。

胡大老爷的话引起了皇子们的浓厚兴趣,他们原本只熟悉四书五经和兵法,此刻却对这种新颖的见解充满了好奇。

要说胡大老爷的话对谁影响最大,那一定是朱元璋。

作为开国皇帝,他深知大明的国力尚需提升,面对北元残部等强敌,如何减少损耗成了重要课题。

“我们可以以瓦剌为例,具体分析一下这种策略的实际操作。

即便不能完全采纳,但哪怕只是部分借鉴,也比固守旧有的观念强得多。

朱元璋深感困扰的问题,在胡大老爷的讲解下似乎找到了新的解决之道。

“资源争夺并非毫无意义,关键是如何合理利用。

在这种局面下,每次大战和出征,朱元璋父子都需要费尽心力去筹划和推动。

‘难道不应该赶紧行动,争取尽可能多的收获吗?’

他想借此机会向这些皇子传递一些理念。

正因如此,经历了元末战乱后,人口已接近警戒线。

‘面对外族,何必讲什么客气?’

胡大老爷没想到窗外还有个人跟着起哄。

各地荒废的良田随处可见,更不用提战争中破坏的水利和农田设施。

毕竟,我们的华夏文化强调“仁义礼智信”和“温良恭俭让”,太过温和。

但在胡大老爷看来,这让他有些不满。

换句话说,将整个明朝形容为满目疮痍或许有些夸张,但称其为百废待兴则是客观的评价。

“我知道你们现在有些困惑,还不清楚具体步骤。

自春秋战国以来,“师出有名”的思想深深植根于读书人和君主心中。

正是基于这种理念,胡大老爷谈起对外策略时显得十分激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