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马皇后召见(第3页)
可胡大老爷不同意了。
他心里暗骂:又是这样?
难道我们胡家欠你们朱家什么吗?
为什么总让我们干这些苦差事?
不干!
都不干!
来到大明后,胡大老爷最得意的就是摆脱了丞相的职位。
现在怎么又要陷进去?
得想办法,看看还有没有别的出路!
胡大老爷皱眉思索,还真被他想到一个办法——内阁!
事情的起因颇为有趣,竟然是朱元璋的第四子促成的。
胡大老爷刚一思索,就觉得这事有些问题。
在明朝中后期,内阁首辅的权力已经和丞相相差无几。
若将这样的制度推出去,朱元璋定然不会答应。
不过,胡大老爷稍作思考后,便想出了一个不怀好意的主意。
八旗时期设立的军机处,不就是典型的秘书机构吗?虽然名义上是奴才,但承担的工作却不少。
若将这两者结合起来,或许真能满足朱元璋的需求。
他不过是想要一批人替他办事,同时又不愿赋予太多权力罢了。
就这么办!
胡大老爷稍作考虑后,对皇后说道:
“皇后娘娘,我这里有个想法,您听听看,不知是否可行。
”
“如果合适的话,我再去和陛下详细商议。
”
“我想设置一个机构,名为内阁,或者也可称作军机处。
”
皇后听后,微微点头,表示愿意听取详细计划。
胡大老爷接着说道:
“皇后娘娘,我知道陛下内心所想。
”
“他既需要一个丞相或类似丞相的机构来治理国家、处理政务。
”
“但他同时也害怕后代子孙无法控制权臣,导致朝廷动荡,皇权旁落。
”
胡大老爷说话极为谨慎,仿佛每一句话都经过深思熟虑。
因为此刻,他不得不将自己的猜测直言于众。
但这些话实在过于敏感,表明他已经完全理解了朱元璋的想法。
------------
“皇后娘娘,其实我很清楚陛下的心思。
”
“他需要一个像丞相一样的机构来协助治国理政。
”
“但他又担忧后世子孙难以驾驭权臣,从而引发朝局混乱,皇权被架空。
”
胡大老爷语气温和而慎重,每一个字都像是经过精心挑选。
这事,对臣子而言,是顶尖的能力与荣耀。
但对某人来说,心思被臣子看穿则是极大的忌讳。
胡惟庸因此格外小心地说道。
马皇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显然明白胡惟庸话中的深意。
看到马皇后听进去了,胡惟庸暗自松了口气,在心里又抱怨了朱元璋几句后,才慢慢开口。
“咱们换个角度想,陛下需要什么呢?”
“他需要有人或者一群人帮他处理国政。
”
“然而,一方面他需要这些人有能力、有资历,这样才能真正协助他治理国家。
”
“另一方面,他又不能让他们权力过大,不能让他们成为虽无丞相之名却有其实的存在。
”
“皇后觉得我说得对吗?”
马皇后仔细思索后不得不承认,胡惟庸确实摸透了朱元璋的心思。
这样的分析简直是一针见血,将朱元璋目前的困境剖析得一清二楚。
这种做法就像在手掌上观察纹理,所有的问题和需求都清晰可见。
马皇后此时终于觉得请胡惟庸来是对的。
看看,单从开头就能看出不同。
别人不是半天说不出所以然,就是夸夸其谈装作轻而易举。
唯有胡惟庸,讲究的是条理分明。
想到这里,马皇后干脆站起来亲自给胡惟庸倒了杯茶,笑着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