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葡萄皮 作品

第138章 同样是做官,差距怎么这么大呢?(第3页)

胡大老爷虽是只负责指挥的人,但他几句话就安排好了全场的工作。

由于之前已经提到会有煅烧这道工序,所以工部早已将原材料和所需工具搬到窑炉附近。

因此,胡大老爷刚吩咐完,那边就已经开始仔细称量合适的生石灰和黏土分量,随后混合搅拌起来。

工部这次试制十分严谨,每一步完成后都要让胡大老爷检查确认。

只有得到他的认可,他们才会继续下一步。

此外,旁边还有两名专职记录员。

他们手拿纸笔,只要胡大老爷有任何指示,都会认真记录下来。

显然,这就是最初的试验记录了。

对于工部这样的安排,胡大老爷觉得还算满意。

至少对他来说,只需动口指挥就能完成工作,已经是件好事了。

这次试制只要能成功,之后的事就和胡惟庸没什么关系了。

胡惟庸深知自己的能力。

他不过是个擅长吃喝玩乐的混混罢了。

虽然前世的经历给了他超越时代的见识和杂乱无章的知识,但他从不因此轻视古人。

在朱元璋的督促下,这些人一定能做好这件事。

不论是找矿、备料还是建工坊,这些工部官员比从未涉足工部的胡惟庸更熟悉这些事。

这样挺好的。

只要这次顺

利,剩下的工作和功劳都是他们的。

胡惟庸毫不在意。

接着,他又让工匠重新煅烧煤渣和铁渣,这两种东西也要加入。

等到一切都准备好后,胡惟庸难得地激动起来。

在细致的叮嘱下,一位手最稳的老匠人按比例将四样东西放入大盆,慢慢搅拌。

反复搅拌多次后,他才松了一口气。

“嗯,我觉得差不多了,拿点水来,我们试试效果!”

一听这话,一直等待的工部官员们立刻精神起来。

不管胡惟庸之前说得多么好,结果还是要靠实际效果。

不少人心里也在想,这会不会是个笑话?

但实际上,可能是运气好,也可能是胡惟庸前世的知识太精准了。

大家午休回来后,发现一切已经准备妥当。

原本松散的水泥已初步硬化。

胡大老爷查看后点头,叮嘱要适量浇水。

交代完毕,他返回自己的房间。

至于记录和设置对照组这类细节,工部早就着手处理。

作为大明六部之一,工部经验丰富,不容小觑。

胡大老爷只是提出概念,工部迅速制作出数百份样品,并开始多变量测试。

次日,工部尚书章善在朝会上汇报喜讯,朱元璋听后立刻前往工部查看。

他亲眼见到成品经受刀斧劈砍,甚至亲自敲击后仍完好无损,震惊不已。

这材料若能广泛使用,大明将受益匪浅,不仅限于堤坝桥梁,还可用于边关防御及房屋建设。

朱元璋感慨万分,对胡惟庸赞不绝口。

()

朱元璋注视着眼前的水泥桩,震惊得一时说不出话。

片刻后,他突然大笑起来。

“哈哈,好!太好了!”

能在臣下面前如此开怀大笑,朱元璋实属少见,可见他此刻心情极佳。

笑声平息后,朱元璋兴奋地在章善肩上用力拍了一下。

“干得好,章善!我没看错你这个工部尚书。

朱元璋身强力壮,手掌宽厚,经历过战场的磨炼。

即便登基为帝多年,他也时常练习武艺。

而章善则是典型的文官。

因此,朱元璋这一拍虽是赞赏之意,却差点将章善拍倒在地。

见章善龇牙咧嘴的样子,朱元璋险些笑出声。

但为了维持皇室威严,他随即收起笑意,转向那炽热的火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