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葡萄皮 作品

第127章 解缙殿试发现陈近南假身份(第3页)

胡大老爷虽然没有正式职务,但他每天去礼部也起不了多大作用。

然而,在这样的重要场合,他若还是无所作为,就显得不太给老朱面子了。

不给老朱面子的后果,胡大老爷自知难以承受。

因此,他此刻站在那里,默默观察着以解缙为首的士子们。

有趣的是,按照规矩,这些士子都应该称他为座师。

毕竟这次科举的主考官就是他呀!但实际上,一旦知道了他的身份,这些人恐怕都会对他心生怨恨。

所以,胡大老爷选择保持沉默,只是静静地观察。

不只是胡大老爷在看,其他文武大臣也在注视着这些考生。

这一刻仿佛复制了他们当年的情景!那时的他们和眼前的考生一样,满怀抱负却又小心谨慎,满心期待却又忐忑不安。

就如同对着镜子一样。

不过,所有人都清楚,这些人中大多数未来都会入仕为官。

当然,也可能会有几个特例,虽考取功名却不屑于官场,转身去做教书先生之类的职业。

这种人每年都有一些。

并不能说这样的人不好。

虽然他们在民间做夫子既无品级也无权势,但只要坚持十几年,就能桃李满天下。

谁知道到时候会有多少学生?

而那些留在朝廷的,也会有不同的命运。

只是,究竟谁能成为本届科考的佼佼者,在未来一展宏图,成为新的朝廷重臣?没人能确定。

不过,他们都很期待接下来的发展。

朱元璋登基后,殿试的题目也随之公布:讨论禁海令的利弊。

考题一出,考生们顿时慌了神。

这殿试居然考的是本朝的政策?而且还是“利弊”并论!禁海令可是陛下亲自定下的国策,谁敢随

便评论呢?莫非有人胆大包天,要在殿试上对陛下唱反调?但也有人揣测,也许陛下有意放宽禁海令,所以借机试探群臣的心思。

不过,这样的尝试风险极大。

一旦猜错,不但得不到好处,还可能招来杀身之祸。

一时间,考生们个个冷汗直冒,在座位上紧张地思索对策。

这题目实在古怪,皇帝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他究竟想听到什么答案?无奈之下,众人只能小心翼翼地斟酌措辞。

皇宫,大殿之上。

今科的考生们压力山大。

傻子都明白,今天的试题早已超越了殿试本身的含义。

这不是简单的展示才华,而是在直接影响未来的仕途。

换句话说,这次的题目就是要让他们以官员的身份提出建议。

如果做得好,还没正式入仕,就已经让陛下和朝中重臣记住了。

这样一来,至少能省去几十年的摸索时间。

不说飞黄腾达,至少以后的官场之路会轻松许多。

但要是做砸了呢?

后果可就不堪设想了。

如果只是言辞空洞或偏离主题的问题,顶多被罢免罢了。

但万一不小心触碰到了禁忌,那麻烦可就大了。

陛下会怎么看?

那些看起来和蔼可亲的朝臣又会怎么想?

他们会认为你资历不足?

不,他们会认为你心怀异志!

这确实让人头疼。

几个来自江南的士子,偷偷交换了一个眼神,彼此都看到了对方脸上的忧虑。

看来只能靠自己了。

他们表面上只是普通的江南士子。

但实际上,他们知道自家的田产并不算多,也就几千亩而已。

不过,他们的家族财富,丝毫不逊于那些大商人和富豪。

至于家族背景,他们从小就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