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葡萄皮 作品

第75章 番邦小国就是欠敲打(第2页)

尤其是朱元璋这一支军队,对火器的钟爱显而易见。

无论是单人使用的火铳,还是攻城掠地的火炮,朱元璋都极为青睐。

每一次一炮轰塌城墙的景象,都让朱元璋欣喜不已。

正是因为在争夺天下的过程中对火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明建国后,对火器的重视程度自然非同一般。

如今迎面而来的这支火铳队,正是大明军队中的正规部队。

他们不仅仅会放枪!

实际上,他们的近身搏斗同样娴熟。

不过,眼下并非是为了吹嘘士兵们在近身战中的精湛技艺。

能够砍杀,那并不值得特别炫耀。

即便是那些小国,也总能凑出几百个能打能杀的人。~e~z?k/s,w·.?n~e^t*

因此,若仅仅谈论这一点,真不足以震慑他们。

这也是为什么之前的骑兵、步兵两个方阵经过时,胡惟庸只介绍了领兵的大将。

士兵们的表现并无太多可说的。

或许在这些外邦眼中,大明若没有如此精锐的骑兵、

步兵,那才是不正常的。

但吹捧领兵大将就不同了。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这句古话,不仅大明人熟知,那些深受中原文化影响的人也没有不知道的。

他们太清楚一位出色的猛将、无敌统帅对一支军队的提升有多大了。

然而,眼下的火铳队,就不能再吹捧领兵的将军了。

“诸位,你们现在所见的,正是我大明的火铳队!”

“对于大明军队而言,火铳以及其他火器,乃是军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弓箭虽然好用,但并非人人都能成为合格的弓箭手。”

“况且,培养一名合格的弓箭手,不仅需要门槛和天赋,还需要长时间的积累!”

“可火铳就不同了!”

“火铳的制造虽然耗费不低,但也谈不上太过惊人。”

“关键在于,仅仅几个月的训练,就能培养出一名合格的火铳手!”

说到这里,胡惟庸意味深长地扫视了一众使臣,微微一笑。

“众所周知,若是集中一大批弓箭手,连续发射弓箭,确实能有效打击敌人。”

“弓箭手培养不易,即便是最好的弓箭手,最多二十箭,便力竭难继。”

“那火铳呢?”

“大明立国之初,就已配备上万支。”

“这还不包括其他火炮。”

“两军对垒时,本官敢断言,我大明的火铳队,百步之内可连续射击。”

“甚至,连续射击一两个时辰,也不过是多消耗些而已。”

“又有多少军队能承受我大明火铳队一两个时辰的攻势?”

说话间,城墙下的火铳队按计划展开了演练。

只见原本整齐排列的火铳手,取下肩上的火铳,迅速变为三排。

随着指挥的一声令下,第一排火铳手率先。

射击后,他们立即后退。

第二排火铳手上前一步,蹲下,。

待第二排火铳手退回装填时,第三排火铳手早已上前、蹲下、。

使臣们望着城下连绵不绝的枪声,目瞪口呆。

先前胡惟庸的描述已让他们心惊,此刻亲眼目睹这一幕,更是胆寒。

火器?

大明何时拥有如此神奇的火器?

这种火力覆盖、连续打击的方式,简直匪夷所思。

在使臣们眼中,明军所展示的,堪称逆天神兵利器。

他们却不知,这不过是根据胡惟庸的建议稍作调整、临时训练的成果。

若让他们见识到永乐大帝朱棣时代全世界首支全火器配备的“神机营”,恐怕会吓破胆。

显然,到了此时,所有使臣都明白,为何大明皇帝在觐见后特意带他们来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