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菲羽 作品

第35章 太宗崩,功绩大而难定谥号(第3页)

此话一出,诸臣一口同意了下来,最后刘启哭笑不得的让人去请闲赋在家的两位大将军上朝决定。

当邓洵与邓深请到朝堂上后,得知了经过之后都哭笑不得了,感情他们昨晚没说清楚啊,刘启倒是解决了上一个问题,但又出了个新问题。

不过事情还是得解决的,邓深只是稍加思索过后,就做出选择,道:“尧舜帝太过夸张了,先帝一生都为了天下百姓为首要,上谥号尧舜帝若是被先帝知道了,怕是会觉得我等不行实事!”

“就按照先帝遗诏所言,一切从简选择舜文帝吧,为先帝上谥号“汉舜文帝”就是了!”

二邓的影响力还是挺大的,这下子才终于把刘恒的谥号定下来,争吵了许久的谥号之争彻底落下帷幕。

刘恒等人最终定义是:汉太宗舜文皇帝,又称汉舜文帝。

……

汉帝启,二年,冬末。

大汉最恐怖的大事爆发,大汉朝权力最大的三人,邓洵与邓深及太后邓漪房,三日内接二连三薨逝。

帝闻而恸哭,遂罢朝七日以示哀悼,并要求全体大臣都得素斋一月,以此悲悼“三邓归离”的伤心事。

信公邓深处理的方面比较简单,刘启为这位舅舅追赠谥号为“庄”,全称乃信庄公。

太后方面也很简单就处理了,上谥号后就和舜文皇帝合葬在一块。

可轮到夜郎王邓洵后,就有些棘手了,他不止是刘启的姑父还是他的启蒙老师,与舜文皇帝能登上那个位置,都离不开他。

邓洵虽无摄政之权,但其功卓着,并且还洁身自好,一生几乎没有任何的污点,简直就是天生的君子。

偏偏太祖定下的“塌前之誓”规定了王过两代,非刘氏不王的规定,邓洵刚好就是最后一任夜郎王了。

若是要追封的话,要么是追封为皇,要么就是称祖才能配得上其功劳,可邓洵一辈子都洁身自好,追封为皇那不就是害了他。

可追封为祖的话,又会和信祖冲撞,最终经过讨论之后,刘启只能改封邓洵的夜郎王,上谥号称之为:信尊。

皇和祖都不合适,但上哪个谥号也不能,如此自己只好让他的地位与信祖并肩,称之为信尊。

对此,诸臣哪怕是邓氏也没有任何异议,邓洵配得上信尊这个称呼。

自此之后,大汉天下再也没有了异姓王,邓洵被追封为信尊之后,最后一任夜郎王没有了,其后子嗣都只是夜郎公了。

……………

太宗皇帝驾崩,诸臣议谥号险打起来,汉高宗提何不以尧舜之称,曰之大好再闹诸臣,非奈于请二邓。

庄公,曰:太宗皇帝世在以百姓首尔,不应夸张矣,逐定舜文。

——《史记·太宗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