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甜心酱 作品

第268章 交流过程遇分歧(第2页)

“那是因为在藏族文化中,镜头有时会被视为一种侵入。”云倾月解释道,“所以我们在拍摄人文题材时,往往会先建立信任,甚至参与其中,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会议室里的气氛渐渐缓和下来,几位摄影师开始主动分享自己的经历,关于如何在异国他乡寻找拍摄灵感,又如何在文化冲突中调整视角。

“我觉得我们可以尝试一次合作。”一位年长的摄影师忽然说道,“把我们的理念融合在一起,拍一组作品。”

“这个主意很好。”时砚点头,“我们可以设定一个主题,各自用不同的方式去诠释。”

接下来的时间里,大家开始热烈讨论可能的主题,有人建议“时间”,有人提到“记忆”,还有人提出“身份”。

云倾月听着他们的想法,忽然插话:“不如以‘家’为主题,这是一个无论在哪种文化中都能引起共鸣的概念。”

众人纷纷赞同,气氛变得更加融洽。

“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切入。”时砚补充,“比如建筑、饮食、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

“或者,是那种即使身处异地,也能感受到归属感的地方。”一位女摄影师若有所思地说。

会议持续到中午,大家决定先各自构思方案,下午再进行具体拍摄安排。

午餐后,他们来到文化交流中心的展示区,那里已经布置好了部分中国摄影作品,供国外摄影师参考。

一位外国摄影师站在一幅古典园林的照片前,久久未曾移步。那是时砚上午提到的作品,画面中光影交错,亭台楼阁隐于绿树之间,仿佛诉说着千年的故事。

“我很喜欢这张照片。”他转身对云倾月说,“它的构图很特别,不像我们平时习惯的那样直接。”

“这就是中国摄影的魅力之一。”云倾月走过去,指着画面中的一处空白,“你看这里,虽然什么都没有,但正因为如此,才让人忍不住想象背后的故事。”

“这是一种哲学。”他点头,“像是一种无声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