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展览筹备遇难题
云倾月的手指在平板边缘轻轻摩折,屏幕上那句匿名邮件里的话像一根刺扎进她的心底。窗外的城市灯火依旧繁华,而她却觉得空气沉得让人难以呼吸。
“你们以为,这只是艺术吗?”
这句话的语气像是讽刺,又像是警告。
“我们得查清楚是谁泄露了照片。”她的声音冷得像冰,眼神却没有从屏幕移开,“还有……这个人到底想说什么。”
时砚点头:“我让技术团队追踪这封邮件的来源。”
助理小声提醒:“邮件服务器用了代理,暂时无法定位源头。”
沉默在工作室中蔓延开来,只有电脑风扇低沉的嗡鸣。
“继续准备展览。”云倾月最终开口,语调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不能让他们干扰我们的节奏。”
时砚看了她一眼,没有多问,只是点头:“好。”
第二天一早,两人便赶往画廊会议室,与策展团队再次碰面。距离展览开幕只剩不到半个月,时间紧迫,容不得半点拖延。
会议桌上摊开的是他们昨晚重新梳理后的展览结构图,三大部分清晰明了,但具体的展示方式仍需进一步敲定。
“第一部分‘真实之眼’必须保持原始构图,不能有任何后期加工。”云倾月翻开文件夹,指着一组照片,“这些孩子的眼神、老人的手掌、废墟中的书本——它们本身就足够震撼。”
“但我们也不能太保守。”策展人推了推眼镜,“毕竟这是先锋艺术展览,观众期待看到创新表达。”
“创新不等于扭曲。”时砚接话,“我们要的是增强情感共鸣,而不是让作品变成某种抽象符号。”
气氛一时僵住。
“我们可以尝试用光影特效来强化画面情绪。”一位灯光设计师提议,“比如在‘真实之眼’区域使用定向光源,聚焦关键人物细节,同时保留整体画面的纪实感。”
“这个方向可以考虑。”云倾月微微颔首,“但要避免过度渲染,否则会削弱照片的真实性。”
“那第二部分‘光影重构’呢?”另一位布展助理问,“这部分需要融合摄影和绘画元素,风格比较前卫。”
“这部分的确需要大胆一点。”时砚说,“但我们已经找到了一些可行的实验方案,比如加入手绘线条和水彩晕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