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能抓老鼠的黑猫 作品

第231章 突破困境(第2页)

阿里则设计出自动化配比装置,用灵脉珊瑚制成的管道输送药液,水晶阀门能在千分之一秒内完成开合。“误差率控制在 0.003% 以内。” 他拍着装置外壳,“比机械医者的纳米机器人还要精准。”

当第一万份标准药剂封装完成时,苏璃月在药瓶上刻下特殊的符文 —— 这个由螺旋符号和银针图案组成的标记,后来成为拯救千万生命的象征。

三、量产难题:原料与工艺的挑战

大规模生产的第一道难关是原料供应。幽冥草只生长在归墟边缘,每日的采摘量有限;同频草的培育周期需要二十一天,现有的药田根本无法满足需求;而共鸣因子的提取更是耗时费力,十毫升血液才能提炼出一滴有效成分。

墨寒渊当即做出决断:“开放噬月空间的药圃。” 那里的时间流速是外界的三倍,二十一天的培育周期缩短至七天。他带领和平卫队深入归墟,在迷雾海域建立临时采摘点,用净化符在幽冥草丛中开辟出安全区,每日能多收获三百斤新鲜药材。

共鸣因子的提取则催生了新的技术。阿澈发明了 “共鸣蒸馏法”,将传承晶体放在蒸馏器底部,能让血液中的有效成分自动分离,提取效率提升了十倍。医谷的弟子们纷纷自愿献血,连隔离病房里的患者也要求参与,他们说:“就算不能立刻痊愈,能为药方出份力也好。”

工艺上的难题同样棘手。手工混合的效率极低,每人每日最多只能完成一百份药剂;而自动化装置的核心部件 —— 灵脉珊瑚阀门,在连续工作十二小时后就会出现能量衰减。

苏璃月想起机械医者的纳米技术,虽心有芥蒂,仍决定借鉴其原理。她让阿里在阀门内壁镀上一层纳米级的传承能量膜,这种薄膜能自我修复,使装置的连续工作时间延长至七十二小时。当第一台改良后的量产设备启动时,银色的药液在透明管道中流淌,像一条治愈的河流。

四、质量把控:严苛的标准体系

量产开始的第十天,一批药剂突然出现了失效现象。苏璃月追查发现,是新采摘的幽冥草中混入了变种植株,其汁液的黑暗能量超标 30%。她当即下令:“所有原料必须经过三重检测。”

检测体系很快建立起来:

第一重由药农完成,通过叶片颜色和气味初步筛选;

第二重由阿竹带领的团队负责,用银针测试药性,合格的药材会让银针泛起银光;

第三重由阿里的光量子设备进行最终确认,能量波动超出标准值 0.1 赫兹的立即销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