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布施(第2页)

百姓们不在乎皇位上高坐的人是谁,他们只在乎秋季粮食收成如何、赋税有没有增加、能不能吃饱穿暖、来年是否风调雨顺……

只要皇帝做的是利国利民之事,那就是值得簇拥的好皇帝,好君主。

至于这个皇帝姓甚名谁,又有什么关系?

“殿下,老臣能帮你的只有这么多了。”

太子薛应闻言微微颔首,规矩行礼,温声道:“太傅之恩,孤永远记在心里,必不负所望。”

老太傅冯世廉前些日子给自己所有的学生们都去了信。

他一把年纪胡子花白,匍匐案上熬了好几个日夜,才赶在元宵节前将这些亲笔信写完发出去。

这一切都是为了太子,为了这个他最得意的学生。

这几日陆陆续续有了回信,冯世廉有当世大儒之雅称,又是三朝元老、太子太傅。

无论是冲着昔日师生之恩还是冯世廉左相的地位,亦或者追随贤明君主的抱负,几乎所有学生都在收到信的当日回信对太子表了忠心。

更不要说冯世廉的信写的苦口婆心,言语间尽是一片拳拳爱护之情。

为了帮助太子夺权,更是不惜以自己的名声保证太子绝对会是个贤明君主,可谓是赌上了一切身家。

太子心安理得地接受了一切。 甚至为了做给冯世廉看,亦或者宣扬自己善良贤明的名声,他特意趁着元宵节落雪,亲自在京城外布施好几日。

甚至,做到了在百姓面前亲自背起脚底生冻疮的老农去看大夫的事。

一时间,太子名声大噪。

许多官员们也突然摇摆不定起来,甚至有跃跃欲试加入太子阵营的想法。

太子声名鹊起,坐不住的人绝非靖王。

薛长忱闻言肠子都悔青了。

他怎么就没有听幕僚的建议,在下雪后及时去布施呢!

这下倒好,叫太子抢了先机。

有太子珠玉在前,他再做什么也不会在百姓眼中掀起波澜,可又不得不做。

若是不做,只怕会彻底失去民心。

没办法,薛长忱也只能命人在一处城门外架起棚子,每日给穷苦的百姓发些米面。

然而隆冬大雪,除了温饱问题,风寒才是夺走穷苦人生命的罪魁祸首。

檀玉早就知道:在古代,感冒这种小病足矣要掉一个人的性命。